孩子突然发脾气不上幼儿园?专家:坏情绪和年龄有关,家长要知道

作者: 日期:2020/8/21 人气:3

同事的儿子5岁,上幼儿园大班,之前一直都挺顺利,但是今天刚上班,就接到儿子电话说不想去幼儿园。

奶奶把他送到幼儿园门口,孩子就是不肯进去,而且发了好大一通脾气,最后被老师抱了进去。

昨天晚上,儿子还很高兴地对她说:“明天早上学校早操比赛。”但是一大早,他却发脾气不想去,同事想不通原因。不知道是不是担心早操比赛的事,因为孩子协调性不是很好。

当同事提到孩子有问题不好好说脾气大时,好几个同事围了过来说自己家孩子也是,“年龄不大,脾气倒是不小”。

李跃儿老师在《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0-7岁教养困惑90问》中说:孩子由于还没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情绪变化多样,会随意任性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何疏导孩子的情绪,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很多人认为,孩子脾气大是因为想要的没得到,并不是这样,孩子的不良情绪跟年龄和发展阶段有关系。

一、孩子的不良情绪在0-2岁

案例1:孩子在刚出生的半年很少哭。那时候妈妈听信了别人说孩子不能抱,会养成坏毛病,因此很少抱孩子。最近不知是什么原因,孩子越大,脾气越大,稍不如意就大喊大叫,有时还会拍桌子,甚至打自己的脸。

案例分析:1岁左右的孩子在不感到饥饿,冷暖也不成问题之后,最需要的就是安全感,当安全感也有了之后,孩子就只剩下一件事,那就是不停地探索环境,使自己获得发展。如果在这方面能获得满足,就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事情能使她产生不良情绪。

因此,如果孩子常常大发脾气,一定是某一方面没有获得满足。

案例中的妈妈说孩子小的时候很少抱孩子,在孩子需要抱的时候,一定要抱孩子,如果妈妈故意不抱孩子,就像饿了故意不给吃的一样,孩子很有可能会脾气暴躁,缺乏对情绪的控制能力。

案例中的妈妈可以试着多关心爱护孩子,同时多给孩子准备一些工作材料,类似厨房用品、卫生间用品这样的工作材料,并将这些工作材料布置成工作区的形式供孩子使用。

刚开始孩子可能不知道怎样去使用这些工作材料,家长需要给孩子进行工作展示,引领孩子去工作。一个孩子获得了足够的爱,又获得了工作的满足,也就不会再有不良情绪了。

二、孩子的不良情绪在2-3岁

案例2:女儿非常犟,而且稍微有点不顺心就大哭,比如:喝完奶粉,她还想要喝,妈妈答应慢了,她就哭很久。不管什么事,只要稍微不满意,她就躺在地上不起来。而且让她做什么,很少答应。比如:让她帮忙把垃圾放到垃圾桶里,捡起掉在地上的东西,都不干。

案例分析:2岁左右的孩子,智慧开始觉醒,她发现自己拥有独立的自我,于是开始试探自己的权利,变得难以对付。

案例中的妈妈和孩子之间有一股强烈的情感冲突,妈妈只注意了这种冲突,把孩子自然发展阶段出现的情绪与妈妈被激发的情绪混为一谈,给孩子定性为特别犟、脾气不好,却没有去思考孩子为什么会与她有这种冲突,为何会如此倔强。

冲奶粉的事,2岁多的孩子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这么大的孩子不理解冲奶粉需要时间,以为只要他想喝,奶就立刻会到她嘴里,如果没有如愿,她就会感觉愤怒。如果妈妈认为这是孩子脾气犟,从而给孩子贴上这样的标签,就会把孩子的其他行为也理解成犟,进而为了解决脾气犟的问题与孩子对峙。

把垃圾扔到垃圾桶这件事,如果妈妈不认为孩子脾气犟,可能就会采取一种关怀和游戏的形式,引领孩子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但是如果妈妈认为孩子任性,为了扭转孩子这一“毛病”,就会指着垃圾对孩子说:“把垃圾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这时,孩子可能正在做自己的事情,也可能正想找事情做,但无论如何,孩子是不愿意接受这种命令的。

妈妈在孩子有坏情绪时一定不能对孩子有不好的想法或是一心想把孩子的坏脾气扭转过来。语言和行为中带着强迫的信号,而不是满怀情感,是很难帮助孩子建构起某种优良品质的。

此外,除了要懂得孩子,能够分析出孩子的心理状态外,家长还需要修炼自己,在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时,不能自己也变得情绪不良,因为家长的坏情绪能够影响孩子,使孩子的情绪变得更糟。

三、孩子的不良情绪在3-4岁

案例3:孩子今年刚上幼儿园,前几周还好,这几天说不想上幼儿园。问原因,孩子也说不出为什么。妈妈和老师交流,老师说她在幼儿园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最近孩子生病在家休息了两天,上学的前一天,妈妈跟她玩的时候给“打预防针”,说第二天要去上幼儿园,孩子依然不愿意。问她原因,她突然说不喜欢幼儿园的KK(这是她在幼儿园的英文名)。继续问,她说幼儿园的KK不乖,而且她还说她不是幼儿园的KK。

案例分析:一般说来,孩子到了3岁会变得相对平和一些。如果环境没有禁锢孩子的自然状态,在这个时期,孩子会表现出交友的意愿,喜欢跟别人一起玩耍,观察别人的工作,并确定一个朋友,与之建立友谊。

但是,到了3岁半左右,孩子发现了一些自然规律,而自己又无法理解,并且因固守一些事物的概念导致自己无法被别人理解。于是,孩子会进入到一个新的难对付期,儿童心理学家称这一时期为执拗敏感期。

3岁的孩子反思能力和比较思维能力都还没有发展起来,只要条件允许他们每天都会沉浸在对朋友和物体的探索之中。

案例中孩子对家里人说不喜欢幼儿园里的自己,这样的比较往往只有相当成熟的人才能做得到。她需要认识到家里的自己有什么样的特质,幼儿园的自己有什么样的特质,哪个是真实的,哪个是装出来的;还要认识到自己身上的哪些特质是自己喜欢的,哪些特质是自己不喜欢的。3岁的孩子很难达到这样的水平。

但是,如果孩子在家里时,家人表现出来的都是关怀、爱意和接纳,那么孩子就会感到自己是被喜欢的;而在幼儿园时,老师如果累了、烦了,目光中带着冷漠的神情甚至表现出厌烦和仇视,或者对孩子说,如果你不怎么怎么样,我就不喜欢你,如果你怎么怎么样,我就喜欢你。孩子无法辨别是非,会认为老师说的都是真理,只要老师不喜欢的一定是不好的。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在幼儿园被老师辱骂得很厉害,回家后却不会跟家长说,因为他们认为是自己不好,说了以后家长也会像老师那样对待他。于是,他们会将恐惧和痛苦深深地埋在心里,选择另外的时机和另外的方式流露出内心的痛苦。

对于案例中的情况,家长需要去了解孩子在幼儿园里的状态,以及老师在家长离开后对待小朋友的态度,找到问题的症结,才能正确地帮助孩子。

四、孩子的不良情绪在4-5岁

案例4:女儿在外面的表现是从不给爸妈面子,外人也不理解,觉得她是被父母宠坏了。在家时,表现一切正常,但是只要有外人在,马上就变脸。比如家人聚会一起吃饭,她不吃,嘴里说着“我不吃,就不吃”。如果别人逗她,会更加生气。她也不和到家里来的其他孩子玩,在外面时也不愿意和小朋友玩。妈妈发现,孩子挺想和小朋友玩的,可就是不敢去。

孩子三岁前是由老人带的,老人对她的限制比较多。现在妈妈教育她基本上以鼓励为主,害怕再次挫伤孩子的自信心,但还是不知该如何让孩子释放自我,独立完成一件事。

案例分析:孩子在2-3岁时不愿意跟别人打招呼,遇到事情发脾气、哭闹,成人一般都可以忍受,因为父母认为孩子还小。但孩子到了4岁,再出现这些状态,家长就会担心,甚至觉得孩子没出息。

4岁后孩子会出现一个情绪探索阶段,表现就是很容易激动、很夸张,经常会用一些试探的方式来探索对方的情感和情绪。比如,孩子可能会说“妈妈,你不爱我,你不是我的好妈妈”“我要自杀,我要从楼上跳下去”“妈妈,我死了你会伤心吗”之类的话。

案例中的孩子只是不愿意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但还是愿意学习、愿意表达的。只要孩子的学习机制没有被破坏,家长完全不必对孩子在外面的表现产生不满和担心。从家长的叙述看,父母的不满只是因为孩子没有给家长面子,但家长的面子并不需要由孩子来承担。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由老人带大的孩子一般都比较拘谨。因为老人在帮助儿女照顾孩子时,生怕有什么不周和闪失,于是倍加小心,再加上隔代亲的传统观念,容易溺爱孩子。而且老人往往缺乏科学的养育常识,缺乏对儿童精神发展规律的总结和了解,养育方式以养育自己子女的旧经验为基础,只是在按照自己的愿望行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如果无法改变老人,为了孩子的一生,一定要请老人暂时离开。老人离开后,父母可以营造一个开放的、快乐的环境,让孩子在家里做事、探索,不要干涉孩子,慢慢孩子的生命需求会再次被唤醒。

父母千万不能用语言鼓励孩子,如“你去跟小朋友玩吧!”“你上去跳舞吧!”这样会使孩子更加害怕父母要他做的那些事,更加害羞拘谨。可以教孩子一步步来做,每做到一点都要称赞他。

切记,不管孩子多么忸怩和放不开,都不要因此而不满。孩子并没有给家长丢脸,而是家长给孩子丢了脸,因为是家长把孩子养育成了这样。

五、孩子的不良情绪在5-7岁

案例5:文章开头提到的同事儿子不愿意上幼儿园的事

案例分析:孩子到了5岁,已经度过了探索别人情感、认知自己情况的时期,他们开始关注群体。为了能够进入群体,他们开始表现出他人所喜欢或者受他人欢迎的特质。

很多情况下,他们能够智慧地利用自己的情绪,不会随便发脾气,而是会忍住,然后观察、思考自己要如何使用情绪才能达到目的。

但是这时的儿童心理还不成熟,还没有习得与心理相分离的外部行为模式,所以会把内心的活动全部展露出来,儿童精神分析学家把这样的行为叫作象征性行为。如案例中的孩子,在早操比赛的早晨,恐惧上幼儿园,可能他是因为对比赛担心、恐惧才出现这种情况的。

每个孩子的特征不同,发展的节律也不同,而这些不同都体现了他们全部的本质,他们无法离开这个本质去发展出社会性的表面技能来应付竞技的场面。比如一个孩子没有奔跑的特长,学校却选他去比赛,为了适应这个社会性需要,孩子就拼命跑。如果跑好了,孩子会获得愉悦;如果跑不好,他不会去思考自己不适合跑步,而是觉得自己不行,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因为6岁的孩子在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时,还无法通过任何分析来弥补不正确的比赛所带来的后果。

在儿童的成长期内,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尽量不要安排竞技性活动。如果竞赛不可避免,成人应该努力保护孩子,使孩子发现自己在此项比赛中的成果,感到自己是成功的,而不是在比赛之后再也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只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如果孩子被这样刺激过,就会极其害怕比赛和竞争。

end

参考材料:李跃儿《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0-7岁教养困惑90问》

标签:

经销商朋友:

您是否苦苦寻找好的药品?

作为一个医药产品经销商,当你为药品的同质化数量越来越严重,竞争

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饱和而头痛时。

清阳多动宁胶囊作为一个几乎无同类产品竞争,市场空间巨大的药品,是不是您苦苦寻找的产品?

害怕投入不一定收获?

没关系,清阳多动宁胶囊严格受市场的保护,是国内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纯中药胶囊制剂。


: 0371-63293388,

扫描二维码
: 184330264

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地  址:郑州市黄河路126号江山大厦

邮  编:450008

电  话:0371-63293388

传  真:0371-63718833

邮  箱:duodong123@163.com

多动症自测40题 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菲尔普斯 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孩子多动症特征 多动症改善 冲动型多动症治疗 多动症训练 多动症的危害 好动症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教育 多动症饮食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测试 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小孩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小孩子多动症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表现 小孩多动症怎么办 小孩多动症 好动症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 什么是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症状 孩子多动症 多动症一般在几岁 多动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 孩子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家庭训练 孩子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有点多动症 多动症是病吗 小孩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是怎么得的 5岁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吧 多动症孩子 小孩子多动症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症多少钱 多动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几岁开始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如何判断多动症 孩子多动症症状 多动症孩子的特征 多动症几岁能确诊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的药 孩子多动治疗 治疗孩子多动 多动如何治疗 多动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症状 好动 多动症怎么治疗呢 多动 小儿多动病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怎样治疗 少儿多动症 儿童多动是怎么回事 孩子好动是多动症吗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好动症的小孩怎么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儿童多动障碍 幼儿多动 儿童多动训练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医院 小孩好动 治疗多动症的医院 治疗多动症 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孩子厌食怎么办 小孩调皮好动 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状表现 多动孩子 孩子好动教育 小孩多动 孩子多动教育 小孩有多动症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