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不喜欢吃糖”父母用“认知不协调”,孩子自觉纠正坏习惯

作者: 日期:2020/8/21 人气:0

上周末,我和几个朋友聚餐,边吃边聊,话题几乎都集中在家庭教育上。

一个朋友说:

我儿子之前老想着玩,学习一点也不上心。之前因为他学习态度的问题,我很苦恼,给他讲各种大道理,就想让他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我发现他根本听不懂,或者说是不想听。

我几乎用尽了一切办法,但都收效甚微。最近,我不再唠叨催他做作业,而是固定时间陪他坐在书桌前,他做作业,我看书。

每次他遇到难题,或者是坚持不住来情绪时,我都采用鼓励和赞赏的态度开导他,等他完成作业,我们还会一起聊天总结在学习中的收获和乐趣,慢慢地,一到作业时间他就自觉地做作业,学习态度比之前认真了很多。

我夸她:“你这是应用了心理学中的'认知不协调'法。要改变其认知,先改变其行为。”

在家庭教育中,针对儿童的心理,巧用心理学知识,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比如,利用“认知不协调”就可以解决孩子成长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如叛逆、和父母对着干、不自信、消极……

什么是“认知不协调”

百度百科给的解释是:

个体的思想、态度和行为等认知因素之间出现不一致而产生心理上的紧张,即不舒适状态。

当人们有关的认知因素(包括对行为的认知)发生矛盾时,为了保持它们之间的平衡或协调,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行为或信念、态度。

认知因素之间不协调强度越大,人们想要减轻或解除不协调的动机就越强烈。

换句话说,就是当我们觉察认知不协调时,会想要达到认知协调的状态,也即“知行合一”。

心理学家说:

如果你希望一个人形成对某个事物的积极态度,可以引导他,使他致力于得到这个事物。

如果你希望一个人对某种错误行为的道德判断变得温和一些,那就引诱他做出这种行为。

当人们为一件事情付出越多,他们就越认为这件事有价值,而且越有压力为这件事情付出。

在家庭教育中,利用“认知不协调”带来的3个积极意义帮孩子建立正面自我评价

心理学家阿德勒在其《儿童教育心理学》中提到:

一般来说,儿童的自我评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认为自己举足轻重,另一种则认为自己一文不值。只要稍加观察,我们就能发现,持后一种评价的孩子总是会听到身边的成人一次又一次地对他们重复:“你将一事无成!”或“你真蠢!”之类的话。

墨尔本大学心理学教授李·沃特斯指出,人们对生活中的很多人和事都是“挑刺”的心态,原因在于人类大脑存在“负面偏好”。

“负面偏好”是一种很古老的生存机制,像本能一样根植于我们脑海中。因为在原始社会,一个错误可能就会让自己甚至整个部落送命,所以,“把关注点放在错误的事情上”这种负面机制成为一种写进人类基因的代码,存在我们大脑中。即便在今天,人类的生存环境已大为改善,大部分错误对人类的威胁已经没有那么大了。但基因代码仍存在,只要有相应的环境刺激,负面偏好就会跳出来影响我们的决策。

负面偏好会使得孩子在犯错时,如遇成人严厉指责,他便会把错误放大,形成对自己的消极评价。

“认知不协调”心理给父母的启示是:孩子犯错时,父母不要抓着错误不放,而是要引导孩子把重点放到积极补救、解决问题上,相当于给孩子植入一个“我知错能改”“事情不至于那么糟糕”的信念。

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引导其正确归因,不放大孩子的错误,允许孩子试错,肯定其在尝试过程中付出努力的行动,通过肯定和支持孩子的正确行为来达到引导其正向自我评价的结果。

助孩子找到成长的内驱力

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研究发现,孩子在8岁左右就开始形成自己解释事情的逻辑了。在这个阶段,引导孩子形成积极自信的内驱力非常重要。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曾进行了一个有名的实验:

实验者从一所小学一至六年级各班中选了18个班,宣称要对班里学生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之后,他们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老师。

8个月后,当实验者再来到这所小学,他们发现,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成绩都有了进步,而且自信开朗、求知欲强。

其实,所谓的“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是罗森塔尔随机挑选的,但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认知暗示,老师又通过行动把“认知”传递给了学生,学生接受了“我是最有发展前途者”的认知,在行为上也做出了调整改变,以达到认知协调的效果,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是用认知来调整孩子的行为,反过来,用行为调整认知一样可行。

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博士吉姆·柯明斯在《蜥蜴脑法则》里指出:

“认知失调研究发现,如果你的态度与行为不一致,一般情况下你会调整态度去适应行为。也就是说,你会改变自己的态度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有时候,行为比态度要容易改变。特别是当一个人对某事物的态度带有强烈的个人意识,如果你强行要去改变它的话,会使你要说服的人感到内心不舒服,对方就会有反抗的表现。而行为则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大,环境的改变不会引起一个人内心强烈的反抗。

比如你要让孩子重视阅读,你自己在他眼前看书的行为可比对他进行长篇大论的说教有效多了,孩子会受感染地模仿你的行为,而阅读的行为又会让他内心产生“原来我喜欢阅读”的想法,这种自发的认知正是孩子成长的内驱力。

改善亲子关系

孩子叛逆不听话时,很多家长控制不住情绪对其进行吼叫,但有科学家发现,家长越是严厉,孩子反而越“逆反”。

研究人员做了个实验。让一群5岁的孩子选几个他们最感兴趣的玩具。选完之后,研究者对其中一半的孩子用平和的语气说:“这个玩具你现在不能玩,不然我会生气。”而对另外一半的孩子,则用非常严厉的恐吓语气警告他们:“要是你们玩的话,以后我永远都不给你们玩具了。”

结果一段时间过后,研究者发现,那些被轻微警告的孩子,觉得玩具没那么大吸引力了。因为他们慢慢把不玩玩具,归结到自己不太喜欢它们。而那些被严厉警告的孩子,他们对玩具的兴趣就有增无减。因为他们内心会觉得,自己是想玩的,是大人不许他玩,这样玩具的诱惑力反而更大了。

比如,有一个哥哥总是打妹妹,父母对他的反应越大他越不见得变乖。这次被父母喝住没打,下次偷偷地又会打。不打妹妹的时候,他会感觉不协调,一方面他心里想继续打,但又怕父母骂。家长的严厉惩罚会让他认为:“我之所以没打妹妹,是因为怕大人惩罚。”,这样他就等于给自己找了个外在的理由来解释自己的矛盾,但内在认知并没改变,所以他会趁大人不在时继续打妹妹。但如果父母对他行为反应较为平常,惩罚很轻微,以至于解释不了他想打又不敢打的矛盾心理,他就会自己另找原因,他会觉得可能是自己真的不想打妹妹,或者打小孩没意思,也就是说,他会改变自己的内在认知,慢慢地他在行动上也不欺负妹妹了。

所以“认知失调”,放在亲子关系上,就是强调教育要以引导为主,过于严厉的管控,对孩子大喊大叫,只是家长自己的发泄手段,还给了孩子一个充足的“不改变认知”的外部理由,他也就不会自我反思,最终越管越不听话了,亲子关系也越来越差。

如何应用“认知不协调”说着说着就变成真的了

阿德勒说,儿童必须依靠父母才能存活,这种依赖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脆弱,生而有自卑感。父母说的每一句话,孩子都会记在心里,并按照自己所判定的意思去行动。

《郑渊洁的家庭教育课》里提到这么一件事:

郑渊洁小时候,有一天晚上在家吃面条吃得有点少,饭后妈妈带他去亲戚家,恰好碰上亲戚家在吃面条。亲戚问郑渊洁要不要吃面条啊?郑渊洁的妈妈随口说孩子不喜欢吃面条,就这样郑渊洁以后就真的很少吃面条了。直到五十岁时,郑渊洁追根溯源,厘清自己不爱吃面条的原因,并不是真的不喜欢吃面条,而是因为母亲的话让他信以为真,以为自己真的不喜欢吃面条。

所以,父母的话对孩子的影响真比你能想象到的要大。

鉴于这一点,如果想让孩子改掉某些不太好的习惯,父母可以反起到而行之,用“说反话”在众人跟前肯定或表扬自己的孩子。

比如,郑渊洁在家庭教育课中提到,他女儿小时候喜欢吃糖,但是吃糖对孩子的牙齿和发育不利,想要让孩子戒掉甜食,该怎么办呢?

郑渊洁用的方法简单有效,他逢人就念叨“我女儿不喜欢吃糖”,说了几次以后,孩子真就不吃糖了。这是因为孩子接受了“我不喜欢吃糖”的认知,为了使认知协调,她在行为上也做到了“不吃糖”。

如果你家孩子不喜欢吃蔬菜,你可以试试在众人面前大声说孩子很喜欢吃蔬菜。

如果你家孩子不爱学习,你可以试试在大家面前肯定他爱学习,有上进心。

用肯定来代替否定,你想让孩子做出哪种改变,就往哪方面积极肯定。

阿德勒说,人性的本质是渴望被欣赏。

如何助益孩子成长?有着40年教龄的北京十一中学校长李希贵给家长们的锦囊是:随时表扬,要做到不怕重复,逢人便夸。

比如家里有客人来,你可以展示一些孩子平日的作业成果、兴趣作品等,然后当着孩子的面肯定他的努力和进步;和小区邻居聊天时,也可以和他们分享孩子最近做的让你自豪的事。

这样的表扬不怕重复,而且要多次练习,直到内化成你的行为习惯,这可以让孩子更有自信接受挑战,朝着你向往的方向成长。

TED十大最受欢迎的演讲之一,美国教育家Rita Pierson的肺腑感言《每个孩子都需要一个冠军》中如是说:

我还给了他们一个口号:“我是个人物。我来的时候是个人物。我毕业的时候会变成一个更好的人物。我很有力,很强大。我值得在这里受教育。我有很多事情要做,我要让人们记住我,我要去很多地方。”然后他们说:“是啊!”如果你长时间的这么说,它可能就会开始变成事实。
优点转换

墨尔本大学积极心理学教授李·沃特斯在其著作《优点转换》中介绍了通过强化优点来帮助孩子成长的方法。

沃特斯主持了一项研究:

参与实验的137位父母被分成两组,第一组接受了一门为期三周的课程,引导他们关注孩子优点;对照组仍然按照原有方式去教育孩子。结果,第一组的家长幸福感明显上升,对自己教育孩子的技巧也更有信心。对照组则没什么变化。

沃特斯的研究表明,父母关注孩子优点的这些青少年,压力更小,学习成绩更好,幸福感也更强。

沃特斯说,优点不仅是指孩子擅长做的事,还包括他们乐意做和经常做的事。如何进行优点转换呢?沃特斯说:“关注优点并不意味着忽视问题或者过度表扬孩子,而是告诉孩子如何利用自己的优点解决自己不那么擅长的问题。要做出改变,你可以直接选择孩子已经具备的一个优点,建议孩子如何利用这一优点去应对某种局面。”

比如,一位热爱运动的孩子,优点是有竞赛精神,渴望赢;那么就可以把他的这项优点引导到完成家庭作业这项赛事上,而不是指责他不爱学习。

通过优点转换,引导孩子在其他事项上采取行动,肯定其行为,从而达到改变其在其他事情上不擅长的认知。

ABCs方法

耶鲁大学心理学和儿童精神病学教授艾伦·卡兹丁提出的ABCs方法,也是一种利用“认知不协调”来改变孩子的坏习惯及培养好习惯。

A代表前置条件(antecedents)

B代表行为(behaviors)

C代表后果(consequences)

前置条件就是提前进行设置,在你希望孩子做什么之前,先要告诉他们。行为,是父母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定义、塑造和建模。后果是看到孩子的行为时,要表达出一种夸张的赞许。

比如,孩子每天晚上都把鞋到处乱丢,这时家长不要吼叫指责孩子,而可以在早上问孩子,能不能确保回家时把鞋子放在正确的位置,如果孩子能够做到,要热情地说出你赞美的内容,然后给孩子一个拥抱。

这个方法的重点是:让孩子注意到伴随正确行为而来的赞美。它不是在孩子做了坏事之后父母再做出反应、等他们搞砸事情然后生气,而是提前建好孩子的良好行为模型,再通过赞美肯定来强化孩子对行为的认知,最终内化为习惯。

卡兹丁说,家长要养成习惯使用ABCs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你想纠正的行为,孩子的各种闹脾气和斗争,都会慢慢消失。这样做对父母也有好处,你的抑郁和压力也会下降,家庭关系会好转。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成了他的一部分。”

美国诗人惠特曼在《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一诗中如此写道。

我们利用“认知不协调”来教育、引导孩子的本质就在于用正面、积极的行为和态度引领孩子前行,如诗中所言,给孩子美好的一面,以非暴力合作的模式让他不自觉地自动发生改变。

标签:

经销商朋友:

您是否苦苦寻找好的药品?

作为一个医药产品经销商,当你为药品的同质化数量越来越严重,竞争

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饱和而头痛时。

清阳多动宁胶囊作为一个几乎无同类产品竞争,市场空间巨大的药品,是不是您苦苦寻找的产品?

害怕投入不一定收获?

没关系,清阳多动宁胶囊严格受市场的保护,是国内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纯中药胶囊制剂。


: 0371-63293388,

扫描二维码
: 184330264

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地  址:郑州市黄河路126号江山大厦

邮  编:450008

电  话:0371-63293388

传  真:0371-63718833

邮  箱:duodong123@163.com

多动症自测40题 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菲尔普斯 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孩子多动症特征 多动症改善 冲动型多动症治疗 多动症训练 多动症的危害 好动症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教育 多动症饮食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测试 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小孩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小孩子多动症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表现 小孩多动症怎么办 小孩多动症 好动症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 什么是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症状 孩子多动症 多动症一般在几岁 多动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 孩子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家庭训练 孩子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有点多动症 多动症是病吗 小孩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是怎么得的 5岁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吧 多动症孩子 小孩子多动症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症多少钱 多动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几岁开始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如何判断多动症 孩子多动症症状 多动症孩子的特征 多动症几岁能确诊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的药 孩子多动治疗 治疗孩子多动 多动如何治疗 多动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症状 好动 多动症怎么治疗呢 多动 小儿多动病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怎样治疗 少儿多动症 儿童多动是怎么回事 孩子好动是多动症吗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好动症的小孩怎么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儿童多动障碍 幼儿多动 儿童多动训练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医院 小孩好动 治疗多动症的医院 治疗多动症 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孩子厌食怎么办 小孩调皮好动 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状表现 多动孩子 孩子好动教育 小孩多动 孩子多动教育 小孩有多动症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