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怎么破?真自律并不是忍得住,而是管理自己以达到目标

作者: 日期:2020/8/21 人气:0

为了宝宝自己的成长和安全,也为了我们大人带孩子轻松一点,真是好希望孩子能自律一些,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比如,要是孩子知道:

不可以打小朋友;

不可以吃太多糖;

不可以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

不可以耍赖一直哭;

不可以在公共场合乱跑;

不可以在书店大声说话……

那可真是太太太太太……令人欣慰了!

可是孩子就是孩子,即便道理都懂、知道该怎么做,也还是很难时刻都控制好自己的行为。

关于孩子的自控,有个很著名的,算是“家喻户晓”的“棉花糖实验”。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博士(WalterMischel),1966年起在幼儿园进行了一系列有关自制力的实验。

受试者是4-5岁的小朋友,参加实验的他们可以获得棉花糖作为奖励(有时是棉花糖,也有时是曲奇饼、巧克力等孩子喜爱的食物)。

他们可以选择马上吃掉,但如果能够再等待15分钟,他们就可以得到两块。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孩子忍不住,直接吃掉了棉花糖;有些孩子则用比如唱歌、蒙眼睛等方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抵抗住了诱惑,最终得到了双倍的奖励。

实验到这里还只进行了一半,这个实验成为经典的原因在于:

大约30年后,米歇尔对这些受试者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当年那些能够抵制诱惑的小朋友,有更好的人生表现,比如更好的SAT成绩、教育成就、身体质量指数,以及其他指标。

这个实验对教育的影响非常深远,很多父母看到这个实验结果,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够“忍一忍”,“控制住”,处处“延迟满足”,以后才有希望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

但事实上,这个实验后来引发了很多研究和争议。

我们用棉花糖真正测试的并不是忍耐力,比这更重要的是:

孩子既然想要第二块棉花糖,那是否能想到办法来达到目的?

自律,不该只是“忍住不做什么”,而应该是“管理自己以实现目标的能力”。

所以,米歇尔本人也说,这个实验,以及所有“自我控制”,都是在探讨人们是否能很好地控制“头脑一热”的情绪,以抵抗哪些可能阻碍我们实现目标的诱惑。

孩子如何提高自律,来控制自己的冲动,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好消息是:爸爸妈妈完全可以有办法来帮助孩子建立更好的自我调节(即自我控制)的大脑。

具体来说,有下面这些关键点:

一、信任,是自我控制的基础。

纽约大学的泰勒·瓦特、加州大学的葛瑞格·邓肯和权浩南,在心理学领域的顶级期刊《心理科学》上发表了一遍论文,提出:

“孩子能否取得成功,并不取决于延迟满足的能力,而是取决于孩子背后的家庭。”

如果家庭能给孩子稳定的感觉,让他觉得自己通过忍耐可以得到第二块棉花糖,孩子大概率会选择等待;

如果家庭环境不够好,孩子会觉得连第一块棉花糖都有可能会消失,那么他大概率就不会选择等待。

孩子这种信任感从哪里来?

从宝宝出生起,就开始建立了。

当爸爸妈妈对小宝宝的需求做出正确反应时,信任感就在悄悄建立。

比如,当饥肠辘辘的宝宝稍稍一哭,就被妈妈抱起来喂奶,宝宝就学会相信“食物一定会来的”。

比如,只要爸爸承诺给宝宝买玩具,就一定会真的买,从不食言。最终,孩子会相信:“我确实会得到父母所承诺的待遇”。

所以孩子不必在这一刻吃掉棉花糖,而且还能够在压力情况下管理自己,缓解自己的不耐烦和担心。

二、父母先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如果父母无法管理自己的情绪,面对孩子的挑战行为,通常都是愤怒地做出反应,那么孩子会得到一个明确的信息:

生活中充满了紧急情况,我需要保持警惕,进行保护和攻击。

孩子会建立一个警惕的神经系统,很容易升级,并且更难以平静下来,使得他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相反,平静的父母更容易抚慰心烦意乱的孩子。帮助孩子建立一个更容易平息的大脑,加强神经通路来舒缓和调节情绪,最终让孩子学会安抚自己。

道理就是这样,我们再提供一个简单易行的操作方法——深呼吸。

如果我们一听到孩子哭,就特别紧张、烦躁、担忧,就像脑子里拉起了警报声似的,怎么办呢?

先尝试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

压力大时,人们通常呼吸变浅,所以改变呼吸实际上可以帮助我们感到平静。深呼吸,会向神经系统发送“我很安全”的信息,这有助于身体开始调节。

当孩子感觉到我们是平静的,我们才可以帮助孩子平息下来。

我们能保持冷静,也是给孩子一个处理强烈情绪的榜样。

三、提高大脑的自我控制能力,需要反复练习的机会

有些人认为“聪明”的孩子是能够等待的孩子。但“聪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不仅仅是天生的能力,还有后天的教育和练习。

大脑会根据重复的经验而改变。

每当孩子们自愿放弃他们想要的东西时,他们就会在额叶皮层建立与自我约束相关的神经通路;

但如果孩子永远不必放弃他想要的东西,他就没有机会练习控制自己。

所以,给孩子树立一个目标很重要。还记得吗?自律应该是“管理自己以实现目标的能力”。

只有当他有一个目标时,孩子才会实行自律 。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做一些有明确目标,却不能立即产生效果的事情,比如积木、拼图,或种植花卉种子,并观察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生长。

没有人喜欢等待,尤其是年幼的孩子。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需要等待、不能被立刻满足的情况越来越多。孩子需要学会用合理的方式,来练习应对“不耐烦”这种难受的感觉。

另外,合理的限制和规则也是十分必要的。

如果孩子以为自己什么事情都能做,什么东西都能要,那些在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很容易抱怨、发脾气;

而有明确边界的孩子,更容易学会尊重规则,以及自我调节。

下面这些方法,有助于帮孩子建立规则:

1、告诉孩子简单的原因

不必给孩子详细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如果孩子明白规则有简单的原因,他会意识到规则不是随便定的,更有可能遵守。

2、用赞扬来强调规则,比惩罚更易于接受

“你把玩具让给妹妹玩,妈妈很自豪”;

“你问姐姐要蜡笔时说了‘请’,做得真好”。

相比之下,如果总是责怪孩子:

“你这次怎么没让着妹妹?”;

“你怎么又忘记说请?”。

就容易让孩子对规则更抗拒,产生逆反的心理。

四、掌控感、积极认同感能促进自律

“不能拿桌上的糖”;

“不能把玩具扔到沙发上”;

“不要吵”……

出于对妈妈的敬畏、想取悦妈妈等各种原因,孩子可能会听从妈妈的命令,被迫放弃这些想吃糖、想扔玩具、想大声喊叫的冲动。

这些命令也许能让孩子“听话”,但这种被迫的放弃,并不能培养孩子自律。

孩子如何才能主动克制自己的冲动?

只有当她最终想要东西的重要性超过她的冲动时。

这与亲子关系的质量密切相关。

如果孩子和父母的联系很紧密,这种联系,能够充分满足孩子的需要,让孩子有很高的自我价值感。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孩子做出一个有建设性的选择的时候,她就开始认为自己“是一个……样的人”。比如:

“我是非常乐于帮助其他人的孩子。我是一个友善的人。”

孩子会慢慢将这部分内化为自己的个性。

是什么促使孩子自律?不仅仅是被迫放弃冲动,而是收获一种掌握感和积极认同感。

五、自我控制始于自我。

孩子必须自己做出选择,放弃什么,以获得什么。

他不能感到被迫。动机必须是来自内部的,而不是外部压力。

因此,作为爸爸妈妈,“敦促”孩子控制,并不能帮助大脑发展自我控制。相反,我们得找到孩子想要自我控制的情况。

比如,我们可以和孩子玩一些促进自控的游戏。

1、红绿灯游戏

用红纸和绿纸剪出两个大圆,再给孩子解释好“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就可以开始玩了。

先让孩子站在走廊的另一头,当妈妈举起绿色圆圈时,他可以向前迈进; 当妈妈拿起红色的时候,他必须停下来。当孩子足够接近妈妈,可以拥抱妈妈时,他就获胜了。

这样的游戏,需要孩子控制方向,同时还要抵制前进的冲动,很有助于孩子练习自我控制。

2、让孩子尝试更具挑战性的游戏

对孩子现有的能力来说,稍微有点挑战的游戏,可能需要孩子多次尝试才能掌握。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把负责的游戏拆分成小步骤,引导孩子一点点地提高难度,接近目标。

让孩子在体会到“这项任务不容易”的时候,也让孩子知道学习新技能需要时间,相信自己有能力控制情绪、控制想放弃的冲动,一点点接近成功。

当然,如果孩子在追求目标的时候遇到了困难和障碍,心里难免会觉得挫败时,而且还往往难以表达出来。

这时候,爸爸妈妈表现出的对困难的信念就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给情感命名”,并赞扬孩子的耐心来帮助他。比如:

“我知道站在这里很难受,但你很有耐心,你很棒”!

“ 是的,这很难!但艰难的事情值得去做!我们之前已经做过很多艰难的事情,比如说XX和XX,你尽管去做,爸爸会在这里支持你!”

六、强调同理心,让孩子更自律。

有一位心理学家叫做Sharon K. Hall,她发表过很多育儿文章,也出版过育儿书籍。这位心理学家说过这么一句话:

当孩子长到一定年龄,爸爸妈妈对孩子有明确的期望,孩子也会把这些期望内化,自己也期待同样的事情。

也就是说,即便孩子难免淘气,但他们其实会自然地想取悦爸爸妈妈,让爸爸妈妈高兴,于是孩子会尝试按照爸爸妈妈教导他们的方式行事。

从这个角度说,让幼小的孩子练习自控是很有希望的。

比如,妈妈说:“小心哦,不要把水溅的到处都是”,孩子欣然接受了。她之所以愿意放弃玩水,是因为她更想要与父母的亲密关系。

因此,惩罚虽然能有效控制行为,却并不鼓励自律,因为孩子实际上并不想主动停止她正在做的事情,她是被迫的。

只有通过增进亲子间的理解而设定的限制,孩子通常更愿意接受它,这才有助于孩子发展自律。

七、教会孩子等待的技巧

如果孩子愿意主动放弃眼前的冲动,以达到更伟大的目标,这无疑是值得鼓励的。

但是,等待的过程很难熬啊。

有了这样的心,还得有这样的能力才行。

所以,我们得让孩子相信等待是值得的,并学会等待的策略。

首先,尽可能地支持孩子,这样他才能克服等待的焦虑。举个例子:

“哦,你太饿了,妈妈知道了,妈妈正在给你冲牛奶哦!马上就来了!”

重复宝宝的需求(饿了),并且报告相关进度(正在冲牛奶),就像我们在网上下载电影时看到的进度条一样,让人安心不少。

让孩子确信食物确实来了,同样教导了孩子自我分心的宝贵技能。

相反,如果爸爸妈妈不停抱怨:

“别叫了,饿不着你,我已经够快了!”

那么,孩子只会觉得爸妈“扣留”了自己需要的东西,也没有学会任何等待的技能。

值得提醒的一点是,生活中自然会有很多需要等待的时候,所以我们只要顺其自然就好。

父母只要不是过分溺爱,孩子自然不会有“想要什么,就得来什么”之类的不切实际的想法。

所以千万别故意地让孩子等,完全不需要。

比如明明可以马上拥抱孩子,故意忍住不抱;明明可以马上给孩子的食物,故意忍住给慢一点……

孩子是很聪明的,爸妈的“故意”很容易被孩子看出来,这时候,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想法不被接受,自己不受欢迎,不被爱……渐渐地变得不自信,反而破坏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信任感。

八、给宝宝掌控世界的机会,他们自然会学会自我控制

如果孩子得到一些重要事情的激励,他们就会变得更自律。

比如,为了和小伙伴一起玩,必须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否则就不能参与游戏了;

比如,为了和小伙伴一起踢球,必须得一遍又一遍地练习;

这时候,友谊、认同感,会成为孩子最大的激励,让他们自愿放弃自私的冲动、放弃安逸的享受,而主动选择合作、主动选择勤奋。

这种能主动选择的掌控感,也让孩子们觉得自己很重要,同时更有自尊心。

因此,我们可以在生活中,也适当让孩子做一些决定,让孩子们有机会,在他们能够理解的情况下做些选择。比如:

“你想穿那件粉色睡衣还是蓝色的睡衣?”

“你想带哪些零食去找琪琪玩,奶酪棒还是小饼干?”

一旦孩子们能够处理这些小决定,就要把它提升一个档次,例如:

孩子和她的妹妹打架,爸妈及时把她们拉开,给她一个暂停时间,不急着责骂,而是问问孩子:

“除了打架,你觉得还可以这么解决这个问题”?

你可能会对孩子提出解决方案的方式感到惊讶!

教孩子学会自律,可以给孩子带来什么?

我们无法控制世界,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对它的反应。

自我控制就是学会调节我们的情绪,从而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最终达到我们希望的目标。

自律让我们想减肥就能减肥,想冷静就可以冷静,想工作就可以工作,想学习就可以学习,想休息就可以休息……而不是被情绪、被不良习惯、被外界诱惑所牵制、所影响。

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标签:

经销商朋友:

您是否苦苦寻找好的药品?

作为一个医药产品经销商,当你为药品的同质化数量越来越严重,竞争

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饱和而头痛时。

清阳多动宁胶囊作为一个几乎无同类产品竞争,市场空间巨大的药品,是不是您苦苦寻找的产品?

害怕投入不一定收获?

没关系,清阳多动宁胶囊严格受市场的保护,是国内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纯中药胶囊制剂。


: 0371-63293388,

扫描二维码
: 184330264

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地  址:郑州市黄河路126号江山大厦

邮  编:450008

电  话:0371-63293388

传  真:0371-63718833

邮  箱:duodong123@163.com

多动症自测40题 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菲尔普斯 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孩子多动症特征 多动症改善 冲动型多动症治疗 多动症训练 多动症的危害 好动症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教育 多动症饮食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测试 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小孩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小孩子多动症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表现 小孩多动症怎么办 小孩多动症 好动症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 什么是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症状 孩子多动症 多动症一般在几岁 多动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 孩子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家庭训练 孩子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有点多动症 多动症是病吗 小孩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是怎么得的 5岁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吧 多动症孩子 小孩子多动症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症多少钱 多动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几岁开始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如何判断多动症 孩子多动症症状 多动症孩子的特征 多动症几岁能确诊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的药 孩子多动治疗 治疗孩子多动 多动如何治疗 多动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症状 好动 多动症怎么治疗呢 多动 小儿多动病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怎样治疗 少儿多动症 儿童多动是怎么回事 孩子好动是多动症吗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好动症的小孩怎么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儿童多动障碍 幼儿多动 儿童多动训练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医院 小孩好动 治疗多动症的医院 治疗多动症 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孩子厌食怎么办 小孩调皮好动 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状表现 多动孩子 孩子好动教育 小孩多动 孩子多动教育 小孩有多动症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