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教条,出牙期最实用的护理要点来啦

作者: 日期:2020/8/21 人气:0

妈妈们都有这种时刻:

深夜万籁俱寂

一切都那么美好安详

但是突然宝宝惊醒大哭

没有任何预兆

分析原因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这种情况排除了环境温度、湿度、胀气等原因

极有可能是宝宝要出牙了


对小宝宝来说

长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一件很辛苦的事

会烦躁不安、流口水

牙龈不舒服想啃咬东西

不想吃饭或者吃不够

甚至可能发烧


这么多不愉快的体验同时出现

小宝宝难免哭闹

爸爸妈妈们站在宝宝的角度感受一下

对宝宝会有更多爱心和耐心


宝宝们大多是6个月左右出牙

断断续续的要持续到2岁左右乳牙才能长齐

因此爸爸妈妈要了解宝宝出牙过程

才能轻松应对,更好的护理宝宝


1宝宝什么时候开始长牙?


宝宝出生时,口腔里没有牙齿。

正常的宝宝大致从6个月大开始出牙,在2岁到2岁半左右出齐,也有3岁左右出齐的。宝宝的乳牙萌出时间个体差异非常大,第一颗牙萌出时间最早有4个月左右,也有9个月10个月左右才萌出第一颗牙的宝宝。

图表中说的乳牙萌出时间是大部分孩子的情况,以最早长出的下颌中切牙(下颌门牙,下颌最中间的两颗牙齿)为例,大概会有10%左右的孩子在5个月之前开始进行萌出,而又有10%左右的孩子会在11个月甚至更晚萌出。

2出牙前有征兆吗?

宝宝出牙前是有信号的,当然,知道这些信号也逃不过“被咬的命运”……

1、流口水:宝宝在出牙前会“哗哗”地流口水,口水巾一定要准备充足,勤替换,避免口水疹。

2、爱啃咬:给啥都要啃一啃,啃起来没完。

3、抠嘴:有的宝宝会把手伸进嘴里抓挠,这也是要出牙的征兆。

4、哭闹:不分白天黑夜,感觉不舒服了就要哭出来……

5、不爱吃或者吃不够:宝宝突然不爱喝奶或者吃辅食了,另一个极端是总也吃不够……

宝宝出牙期到底有多折磨人,过来人都懂……

3出牙有顺序吗?

根据统计学的数据,宝宝出牙的先后顺序会遵循一一定的规律,按照顺序一颗一颗萌出,有的宝宝顺序可能有差异,就是妈妈们说的“跳着长”,只要最终牙齿排列成形,牙齿出齐就没有问题。

4出牙期如何护理?

01

流口水

宝宝出牙时会刺激牙龈神经,口水开始飞流不止。这是因为出牙的过程中刺激牙龈神经,引起唾液腺分泌增加,加之宝宝们的吞咽功能并不完善,所以分泌出的口水就只能流淌出来了。爸爸妈妈要注意唾液中含有消化酶等物质,对娇嫩的宝宝皮肤有刺激,如果不注意就会使口周的皮肤不断被口水刺激,皮肤可能变得粗糙,严重的还会出现脱皮、口水疹等等皮肤问题。

建议:

1、有口水不要擦,越擦口周的皮肤越容易出现损伤。可以选用柔软、吸水性强的棉质口巾轻轻地按压(或拍蘸),吸干宝宝流出的口水。

2、为宝宝准备三角巾,避免口水流到脖颈和胸前皮肤造成刺激。

3、吃辅食前或吃奶前可以用少许压榨植物油(橄榄油,核桃油等)涂抹口周,让油脂在口周皮肤做好保护,对口水起到隔离的作用。

02

爱啃咬

牙齿萌出时对牙龈神经造成刺激,宝宝的牙龈会有些不适,比如牙龈痒、牙龈疼痛等。其实这个过程就好像种子发芽破土而出的过程,不同的是牙齿是破“肉”而出。因此宝宝处于萌牙期时,开始喜欢啃咬(咬人、咬玩具)。因为用力啃咬才能释放牙龈内部的肿胀感和舒缓牙龈引起的不适感,啃咬也就让宝宝感到舒适。

建议:

1、给宝宝准备好牙胶,安抚奶嘴,咬咬乐,满足牙龈的刺激需求。

2、给宝宝选用指套牙刷帮助宝宝按摩牙龈,还可以养成出牙后的刷牙习惯

3、宝宝接触到的袖口、领口、玩具等物品要注意消毒,保持卫生。

03

烦躁不安、哭闹

随着乳牙慢慢顶出牙龈,可能会加剧出牙的不适,牙龈就是肉包骨的形态,牙齿要破肉而出的疼痛感让宝宝不安,频繁哭闹,出牙过程中的疼痛感还会影响宝宝睡眠。很多宝宝在长牙期间性情大变,爸爸妈妈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

建议:

1、可以让宝宝用咬咬乐吃水果或者咬很硬的磨牙棒,用味道让宝宝缓解不适和转移注意力。

2、增加宝宝日常抚触和被动操的次数,用增加运动的方式消耗掉体能,让宝宝可以更好的入睡。

04

出牙发烧

有些宝宝在出牙期会出现发烧的情况,根据我们的经验经常是前4-8颗牙和最后2颗容易引起发热。

很多妈妈好奇为什么会发热呢?发热是人的一种应激保护,出牙的过程中为了缓解牙龈的不适感,宝宝多用啃咬来缓解,那么啃咬行为可能会让细菌进入口腔,导致口腔黏膜感染、发炎,引起的发热反应,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妈妈们没有为宝宝养成清洁口腔习惯,从第一颗牙开始妈妈们就要给宝宝刷牙,尤其6个月出牙和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后,口腔内的食物残渣比以前多,这样也会增加口腔黏膜感染的几率。

建议:

1、注意宝宝在出牙期的卫生。

2、出牙开始为宝宝每天清洁口腔和刷牙1-2次。

3、发热期间要保证饮水,补充体液之外也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另外,体温没有超过38℃,以物理降温为主。如果体温超过38.5℃,并伴有烦躁哭闹、拒奶等现象则应及时就诊。

05

抗食拒食

宝宝在出牙期可能会出现吃辅食抗食拒食的情况发生,怎么哄他都不愿意吃饭了,看到食物显得厌恶或干脆不看,即使是喝奶,也可能会咬奶嘴或乳头,因为宝宝也会在吮吸的时候感到牙床疼痛。

这种时候妈妈很有可能以为宝宝是“厌奶期”、或者对辅食不感兴趣而做出错误判断,影响宝宝奶液的摄入或者辅食添加的进度。



建议:

1、辅食的主食类有稀有干,也就是每餐保证有粥和馒头、饼一类的让孩子挑选。有的喜欢磨牙就吃馒头,有的因为牙龈疼痛就喝粥。

2、宝宝添加辅食要坚持,吃不吃辅食妈妈都要坚持做,因为这是就餐习惯的培养。做辅食孩子还可能吃,如果不做,宝宝想吃却没有,久而久之后期出牙就更乱了。

3、可以准备猪尾骨和玉米棒片,水果片、条、块作为磨牙的食物。

06

出牙腹泻

出牙过程中为了缓解各种不适,宝宝可能吃手或者啃咬各种玩具导致细菌进入身体,有可能造成腹泻。另外有的宝宝会吞下大量的口水引起反胃,还会造成宝宝大便松软,出现腹泻。

建议:

1、每次注意饭前便后要洗手,玩具要定时有消毒杀菌。

2、出现腹泻可以给宝宝添加益生菌。

每24小时腹泻次数大于8次,水便分离要及时就医检查。

5出牙期的饮食建议

6-12个月

宝宝在1岁左右出牙数大部分在4-6颗左右,以切牙萌出为主。切牙的作用是切断(啃、咬)食物为主,这个时期宝宝会出现咬奶嘴、咬人、咬勺子、咬餐盘等行为。

这时宝宝对食物的软硬要求会很高,食物太软不会用牙接触直接硬吞,食物太硬用牙齿啃咬后进嘴直接又会吐出去。

因此爸爸妈妈需要额外准备好充足的啃咬食物帮助宝宝满足啃咬需求,例如玉米棒片、猪尾骨、发酵面食(馒头、花卷)、饼,咬咬乐(吃水果)、水果(片、条)。



辅食原则:

辅食形态要从流食到半流食过渡为主,按照汁水——糊——泥——末这样的顺序进行食材切配形态的转换。食材切配变化就是为了满足宝宝吞咽到咀嚼的适应,同时对牙龈进行刺激。

烹饪方法建议:

宝宝在12个月前要禁盐控油,保证食材清洁卫生,并且软硬适度,可以选用的烹饪方法有蒸、煮、烤。需要注意的是,除腹泻时期之外,水果都以生吃为主,不用加热。

辅食搭配建议:

出牙期间宝宝每天保证1-2餐的辅食。

主食从米汤到米粉作为过渡基础,吞咽好后逐步过渡到稀粥+面食为主,最后过渡到软饭或稠粥。粥品和面粉中可以搭配豆类进行营养互补,例如豆泥粥,豆沙包。

植物食材搭配每餐保证3-5种蔬菜,其中蔬菜包括了根、叶、茎或瓜果、豆荚类的选择范畴。保证宝宝对食材的不同咀嚼口感的满足,避免相同原料的重复性后导致出牙的不适。

动物原料搭配每餐保证1-2种,从肉松、鱼松等从软开始添加,再添加肉糊到最后肉泥的过渡。最后要在期间保证每周提供1-2次骨头给进行啃咬满足出牙不适。

12-18个月

一岁半的宝宝出牙数大部分在8-12颗左右,以切牙、尖牙、第一磨牙为主。

这个时候宝宝具备了基础的咀嚼能力,对食物的形态要求更高。

食物如果切配得比较大,宝宝在咬合过后咀嚼就会困难。食物的体积要小于宝宝口宽,方便宝宝一口吃掉食物。长期给宝宝吃太大、太硬的食物,就可能造成宝宝在出牙期间拒绝吃饭。

既然大而硬的食物不合适,那是不是细软的食物就可以了呢?

不是!这个时期出牙要有软硬食物的搭配组合,如果只提供细软的食物,宝宝是方便了吞咽。但是出牙过程后宝宝的咀嚼会出现倒退行为,就变成了只吞咽食物,不咀嚼食物的表现。所以,出完牙了以后很多妈妈就发现宝宝不会咀嚼了。

软硬的食物搭配组合,让宝宝有自我选择和需求选择,避免想磨牙的时候没硬的,饿的时候没吃的情况发生。



辅食原则:

辅食形态以半流食-半固体-固体过渡为主,按照末——丁——丝——片的顺序切配转换。

烹饪方法建议:

12个月以后宝宝可以添加适量的食盐,仍然是要限盐控油,可以选用的烹饪方法有蒸、煮、煎、炒、烤、烧、煨、拌。

辅食搭配建议:

这个阶段的宝宝每天保证2餐辅食。

主食从粥为主开始,逐步过渡到软饭、干饭、饼、馒头等为主。粥品和面粉中可以搭配豆类或杂粮营养互补,例如豆泥饭、藜麦饭等。

植物食材建议每餐保证3-5种蔬菜,蔬菜选择范围广泛,有的妈妈因为个人饮食习惯、烹饪技巧、原料采买等因素影响,给宝宝吃的蔬菜种类主要是根茎类,例如土豆、胡萝卜、山药,叶菜类可能仅仅给白菜、上海青等几种,我们建议宝宝食用的食材中,蔬菜包括根、叶、茎或瓜果、豆荚类,食材的多样性可以让宝宝感受不同食材的咀嚼口感差异,避免相同原料频繁重复反而导致出牙不适。同时切配时也要注意菜丁、菜丝、切片的变化。

动物原料搭配每餐保证1-2种,从肉末开始慢慢过渡到肉丝、肉片等。同时我们建议每周提供1-2次骨头(主要是啃咬,不是为了吃肉,不是为了吃肉,不是为了吃肉)给宝宝,让宝宝啃咬缓解牙龈不适。

18-36个月

宝宝在30个月左右出牙数大部分在16-20颗,差不多乳牙快出齐了。这个阶段是宝宝最烦躁的时期,也是爸爸妈妈最困难的时期。因为之前的乳牙都已经长出来,牙床的空间基本已经被占满,最后几颗牙是“硬顶”出来。

这时候宝宝吃饭的要求特别高,软了不吃,硬了不行。后磨牙是为了咀嚼磨碎食物,但是因为位置原因,很难得到有效的刺激,食物过硬会塞进去挤压牙龈,食物过软无法起到按摩牙龈的作用。

这个时候特别需要注意干稀的组合搭配,例如汤配面食,粥配面食,也可以给馄饨、包子、饺子等方便宝宝消化咀嚼。总之这个阶段的重点还是搭配合理、软硬适度。



辅食原则:

辅食形态以流食、半流食、半固体、固体组合为主,注意食材切配时丁、丝、片、条、块食物形态各种组合。

烹饪方法建议:

18个月以后我们仍然建议要限盐控油,可以选用的烹饪方法有蒸、煮、煎、炒、烤、烧、煨、拌、炸、爆、熘。

辅食搭配原则:

这个阶段宝宝每天可以给3餐辅食。

主食可以是粥或软饭,同时用面条、包子、饺子、馄饨来进行搭配替换,方便宝宝咀嚼和吞咽,避免宝宝对干饭抵触。粥品和面粉中可以搭配豆类或杂粮补充营养,例如荞麦面条、高粱米馒头等。

植物食材搭配每餐保证3-5种蔬菜,蔬菜除了根、茎、叶、瓜果类,还可以增加豆荚类,例如四季豆、豌豆、毛豆、豇豆等等,同时蔬菜要增加片、块、段的切配变化。

动物原料搭配每餐保证1-2种,从丝开始过渡到肉条、肉片、肉块等。仍然是建议每周提供1-2次骨头给宝宝,让宝宝啃咬缓解牙龈不适。

6关于出牙期的零食

一提到刺激牙龈、磨牙,妈妈们首先想到磨牙棒,平常也有妈妈问,可以给宝宝吃磨牙棒吗?

可以!但是需要适度

磨牙棒可以缓解出牙给宝宝带来的不适。但是磨牙棒也是有坏处的。磨牙棒相对较硬,会对宝宝的稚嫩牙龈带来伤害。

还有一些新闻上说宝宝因为误食磨牙棒,导致呛入气管造成危险。因为宝宝的吞咽发育不完全,所以食用磨牙棒还是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的。所以,磨牙棒需要选用易消化配方,多种蔬菜组合,提供丰富纤维,有助于宝宝身体健康。

同时也可以给宝宝提供低温食物,例如冰箱冷藏后的水果条、冷藏后的牙胶、冷水浸过的毛巾等等,低温可以让牙龈的痛、痒、胀的感受降低,对于宝宝更好的过渡出牙期间的不适。

标签:

经销商朋友:

您是否苦苦寻找好的药品?

作为一个医药产品经销商,当你为药品的同质化数量越来越严重,竞争

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饱和而头痛时。

清阳多动宁胶囊作为一个几乎无同类产品竞争,市场空间巨大的药品,是不是您苦苦寻找的产品?

害怕投入不一定收获?

没关系,清阳多动宁胶囊严格受市场的保护,是国内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纯中药胶囊制剂。


: 0371-63293388,

扫描二维码
: 184330264

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地  址:郑州市黄河路126号江山大厦

邮  编:450008

电  话:0371-63293388

传  真:0371-63718833

邮  箱:duodong123@163.com

多动症自测40题 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菲尔普斯 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孩子多动症特征 多动症改善 冲动型多动症治疗 多动症训练 多动症的危害 好动症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教育 多动症饮食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测试 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小孩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小孩子多动症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表现 小孩多动症怎么办 小孩多动症 好动症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 什么是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症状 孩子多动症 多动症一般在几岁 多动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 孩子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家庭训练 孩子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有点多动症 多动症是病吗 小孩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是怎么得的 5岁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吧 多动症孩子 小孩子多动症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症多少钱 多动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几岁开始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如何判断多动症 孩子多动症症状 多动症孩子的特征 多动症几岁能确诊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的药 孩子多动治疗 治疗孩子多动 多动如何治疗 多动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症状 好动 多动症怎么治疗呢 多动 小儿多动病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怎样治疗 少儿多动症 儿童多动是怎么回事 孩子好动是多动症吗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好动症的小孩怎么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儿童多动障碍 幼儿多动 儿童多动训练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医院 小孩好动 治疗多动症的医院 治疗多动症 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孩子厌食怎么办 小孩调皮好动 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状表现 多动孩子 孩子好动教育 小孩多动 孩子多动教育 小孩有多动症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