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冷知识丨教育孩子,有时就要low一点

作者: 日期:2020/8/21 人气:0

教育最好的沟通方式,就是“低声教育”。

前几天跟云宝一起看绘本时被扎心了。我们看的那本书叫《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是德国最火的绘本之一,曾获德国每年一评的最高荣誉:文学奖和儿童绘本类金奖,阅读量过亿。

绘本讲的是一只小企鹅在面对妈妈发火时吓得魂飞魄散的情绪变化,最后,虽然妈妈找到了小企鹅,可小企鹅受过伤的心却再也无法弥补。


虽然我自认不是个暴脾气,可有了云宝以后,跟大家一样,管教孩子的时候,总是说着说着,不知不觉就提高了音量,带上了情绪。可每次跟云宝大吼大叫以后,我也特别后悔,也有跟云宝道歉。但就像那只小企鹅一样,即使缝上了身体,也还是很疼啊。孩子心灵受到的伤害,并不是简单的缝合就能痊愈的。

其实当妈的,谁不想低声细语,谁愿意河东狮吼啊?关键是很多时候,不大嗓门不飙高音真的不管用啊!一直以来,我也觉得有些时候对孩子“大声”是有必要的,尤其是要警告孩子别乱跑,或者阻止他别碰危险东西的时候。然而最近看到的美国知名心理学博士David A. Gershaw的研究,却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

研究发现:当妈妈看到邻居家的孩子在繁忙的街道上飞奔着过马路,而自己的孩子正打算模仿这一动作时,大喊道“不要过马路”,孩子不但没停下来,反而还会跑的更快。妈妈这种大声喊叫式的命令,不但起不到警告的作用,让孩子服从,相反还会激起孩子的叛逆,这种现象在2-4岁的孩子中尤为普遍。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20世纪60年代,苏联著名心理学家A. R. Luria的研究发现,这跟5岁以下儿童的语言处理能力不足有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听到“不要干……”“不许动……”这种大声喊叫式的否定指令时,他们无法像成年人那样,正确理解这些指令并照着去做,更有甚者还会朝相反的方向努力。而且父母命令的音量越大,孩子听从的可能性就越小。


美国1983年的一项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个结论。这项研究让3-4岁和5-6岁的两组孩子一起比赛玩游戏,看哪一组孩子更听从指令。两组孩子都收到了15个肯定指令(拍手)、15个否定指令(不要碰你的脚趾)。

比赛规则是,无论是哪种指令,演示者都会做出动作,也就是说,即便指令是“不要碰你的脚趾”,演示者也会碰她的脚趾,而这时孩子们则要听从指令不要碰自己的脚趾,否则就算做错。

为了测试说话音量对孩子的影响,比赛特别将指令的音量做了大、中、小的随机变化。结果发现,当指令是用中、低音量发出时,两组孩子的正确性基本相同。而在大喊大叫的命令下,3-4岁孩子和5-6岁孩子的表现却截然不同,5-6岁孩子都做对了,而3-4岁孩子却出了很多错。

也就是说,听到大喊大叫的命令时,即使演示者在碰自己的脚指头(行为与指令完全相反),5-6岁的孩子也还会听从指令不去碰,因为他们能听懂“不要碰脚指头”的意思,知道“不要”两个字是对后半句话内容的否定。对他们来说,音量变大只是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并不会干扰他们对这句话意思的理解。相反,3-4岁的孩子却会被大喊大叫的音量干扰,忽视了指令本身的含义。

这正是心理学家Luria研究所发现的:当我们大人用大喊大叫的否定命令让孩子“不要过马路”“不要拽狗尾巴”时,5岁以下的孩子不仅不会听从,相反还会“过马路””拽狗尾巴”,继续犯错。

孩子的这种表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这种否定命令里包含了2个完全相反的意思,一个是表示否定的“不要”,另一个是错误的行为“过马路”、“拉狗尾巴”(也就是“要”做这件事)。

对于5岁以下的孩子来说,这些信息可能过于复杂,他们可能不明白“不要”这个词否定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另一个原因是对学龄前儿童来说,他们很难把命令的含义与情境分开。当你给孩子一个“不要干什么”的指令时,孩子本来就容易搞不清楚到底是要做还是不要做,如果你再大喊,就更容易混了。

学龄前儿童对于口头命令的反应,很像运动员对欢呼的观众的回应。如果接收到令人兴奋的视觉或听觉刺激,比如父母惊慌失措的大喊大叫,这些刺激会更激励孩子继续错误的行为而非停止,家长的大喊大叫就像运动场上观众的欢呼,会误导孩子。因为年幼的孩子本来就容易搞不清楚“不要”和“要”,在家长大声嚷嚷的时候更是如此,他们甚至会以为家长是在给他加油。如果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你觉得非得跟小孩子喊“不要干……”,心理学家建议那最好只喊一个简单的词“停”或者“不要”,这样孩子就不会因为你的大声而搞混你的意思。

但日常生活里并没有那么多极端情况,也没有那么多大事值得我们对孩子大喊大叫。所以在教育学龄前孩子,尤其是5岁以下孩子时,“低声教育”会更有效。


在美国,“低声教育”不仅受到父母的重视,老师们也非常认可,他们发现“低声教育”对课堂管理也非常有效。

老师们发现,当他们很严厉的大声喊出一些指令或要求时,孩子们经常勉强应付或者爱答不理,因为这对他们来说,这听起来要么就像唠叨威胁,要么就是老师认为他们不够聪明,跟不上进度。

相反当老师低声细语时,孩子们却会认真听讲,听从指令。美国老师通过实践发现,“低声教育”有5个好处:

1、孩子会更安静PART/01

当老师放低声音时,为了能听到老师的声音,孩子们会自觉地停止移动,不再坐立不安、敲敲打打、窃窃私语、翻书撕纸……他们会停下手中那些干扰老师的小动作。

2、孩子会注视你PART/02

当老师足够柔声细语时,孩子会主动注视老师的口型、表情,因为这样可以帮他们理解老师所说的内容。

3、孩子更愿意倾听PART/03

发出指令做出要求的时候,如果老师能愉快而平静地说话,那么信息的传达也会更加顺畅。因为这样的话语听起来会更让人舒服,孩子们会觉得老师相信他们,相信他们有倾听的能力,这种氛围下,老师还可以提出更多的问题。

像我们大人一样,孩子也想得到尊重,渴望得到信任,当他们感受到这些时,他们也会乐意回应大人的要求。

4、孩子会更冷静PART/04

轻声说话还能从心理上感染孩子,让孩子冷静。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很大声,在教室里来来回回快速走动,那么一说话就会带来一种紧张感,课堂也很容易变得躁动。而轻柔的声音则会显得更加冷静,传达出一种你很自信、很能掌控课堂的气场。这种气场也会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信任感,让他们可以专心学习。

5、孩子会模仿你PART/05

老师是什么风格,班级就会是什么风格。如果老师大喊大叫的跟孩子说话,发号施令,那这个班级也极有可能非常嘈杂、混乱。

怎么说比说什么更有影响力,当老师平心静气的对待孩子,他们也会有样学样,跟你说话的时候也会很有礼貌,很尊重你。



漫画家几米曾在《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中写过:”为什么风可以那么温柔地对树说话,而你却永远学不会对我温柔地说话呢?”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小声一点对孩子说话吧。

标签:

经销商朋友:

您是否苦苦寻找好的药品?

作为一个医药产品经销商,当你为药品的同质化数量越来越严重,竞争

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饱和而头痛时。

清阳多动宁胶囊作为一个几乎无同类产品竞争,市场空间巨大的药品,是不是您苦苦寻找的产品?

害怕投入不一定收获?

没关系,清阳多动宁胶囊严格受市场的保护,是国内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纯中药胶囊制剂。


: 0371-63293388,

扫描二维码
: 184330264

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地  址:郑州市黄河路126号江山大厦

邮  编:450008

电  话:0371-63293388

传  真:0371-63718833

邮  箱:duodong123@163.com

多动症自测40题 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菲尔普斯 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孩子多动症特征 多动症改善 冲动型多动症治疗 多动症训练 多动症的危害 好动症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教育 多动症饮食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测试 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小孩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小孩子多动症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表现 小孩多动症怎么办 小孩多动症 好动症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 什么是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症状 孩子多动症 多动症一般在几岁 多动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 孩子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家庭训练 孩子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有点多动症 多动症是病吗 小孩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是怎么得的 5岁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吧 多动症孩子 小孩子多动症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症多少钱 多动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几岁开始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如何判断多动症 孩子多动症症状 多动症孩子的特征 多动症几岁能确诊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的药 孩子多动治疗 治疗孩子多动 多动如何治疗 多动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症状 好动 多动症怎么治疗呢 多动 小儿多动病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怎样治疗 少儿多动症 儿童多动是怎么回事 孩子好动是多动症吗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好动症的小孩怎么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儿童多动障碍 幼儿多动 儿童多动训练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医院 小孩好动 治疗多动症的医院 治疗多动症 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孩子厌食怎么办 小孩调皮好动 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状表现 多动孩子 孩子好动教育 小孩多动 孩子多动教育 小孩有多动症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