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故事:我的女儿被诊断为孤独症,那年她两岁半

作者: 日期:2020/8/21 人气:0

题记: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希望它能给面临同样问题的父母带来帮助。

01.

我的女儿两岁半了还只会说几个简单的叠字,比如:“爸爸”、“妈妈”、“肉肉”,开始我们没有放在心上,因为老人们说有的孩子就是说话晚,到了三岁就好了。

接着我发现她很多地方变得和别的孩子不一样:

她只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呆着,看着小火车在旋转轨道上一圈一圈地转动;

她想要什么不会表达,只会不停地哭和闹,甚至是拼尽全力躺地上蹬腿,谁也拉不起来;

她也不回应我们的眼神和呼唤,眼神空洞、涣散,不知道在看什么,也许什么也没看;

她对什么都没有反应,除非抢走她手里的东西,她才会拼命地哭闹。

我意识到了不对劲,老公不耐烦地说:“她们那些老人都说了嘛,娃娃3岁就好了,你想多了。”

真的是我想多了吗?我赶紧上网查了一下,得到的结果是——疑似孤独症。

于是,我私自做了一个决定,带她去看医生。

编辑

02.

这个诊室和别的不一样,相对来说安静了许多,偶尔会有孩子的哭喊声;更多的,是大人的抽泣声。

来这里看病的孩子几乎都是同样的症状,有的很小,有的已经6.7岁了。过程都是相似的,医生会给一个测评表让大人填,然后拿出几件玩具测试孩子的反应,结果都是一个——疑似孤独症。

从医院出来的时候,我看着旁边默不作声的女儿,差点就忍不住哭了起来,她这么可爱,怎么可能是孤独症?报告上那刺眼的“孤独症”三字深深地刺痛了我的神经,我该怎么办?

顾不上人多,我直接蹲下来用期盼的眼神望着女儿:“我们去吃点东西吧?想吃什么?告诉妈妈。”

女儿低着头,没有反应。

“吃牛排?薯条?再给你加个冰淇淋好不好?”我强忍住喉咙里的酸痛,继续问到。

女儿还是没有反应,好像我就是个陌生人,与她无关。

我把她拉到一边,给老公打了个电话,告诉他诊断的结果。

老公顿了半晌,才慢慢地说了一句:“是不是误诊?她们说……”

“够啦,你还听那些人的!”多天来积压的愤怒排山倒海般涌上来,我的脑子里只剩下他在家里玩电脑睡觉的样子:“你要是多陪陪她至于这样吗?”

“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吧?”老公的话里更多的是无奈。

编辑

“你……”我即将脱口而出的责骂被不远处的对骂声打断了:

我挂了电话,抬头一看,原来是和我们一起看病的一对夫妻,他们的儿子4岁半,打扮很帅气,也是孤独症。

女人歇斯底里地打着男人:“都是你!都是你的错!天天都说忙!儿子都这样了!”

男人不甘示弱地推开她:“你不是也天天和你那帮姐妹出去逛街买东西,你还说我!”

“都是你的错!”

“你的!”

“离婚!”

“离就离!”

……

两个人闹得不可开交,女人的哭喊声,男人的咆哮声,路人的劝解声,过路的汽车声,混在一起,甚是吵闹;可是在他们的后面,有一个小小的身影,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无关——是他们的儿子,蹲在路边的绿化带旁,专注地揪着地上的小草。

女人不时地来试图拉他起来,每拉一下,孩子不动,她就回头骂男人;那孩子就一直揪,一直揪,好像这个世界就只有他和小草存在

一个路人经过,不小心撞倒了那个孩子,连忙道歉。可是那个孩子没有反应,爬起来,继续蹲回原地,继续揪着他的小草。

女人不吵了,男人也不气了,男人上前抱起孩子,孩子“啊!啊!”地嘶吼着,拼命挣扎,手越过男人的肩膀伸得长长的,试图继续揪小草。

“老实点!”男人揍了孩子的屁股,拼命把他塞进了车里。

他们走了,我还能听到那个男孩子绝望的嘶吼声。

我也领着女儿走了,她跟在我旁边,很安静,看眼神的方向,应该是盯着自己的鞋头吧,上面有一个凯蒂猫的装饰,闪亮亮的,很吸引目光。

我不停地回想着那对夫妻的样子和老公的话,现在追究谁的责任有意思吗?理清了责任,她也好不起来啊!

编辑

03.

我带她回了家,老公陪着女儿在客厅,我则在网上查询各种方法,查询的结果大部分都是——徒劳。

应该怎么办?女儿那么可爱,她才两岁半,人生就要从此被定格在那个小小的自我世界之中吗?不行,我一定要想办法治好她。

我拿了几本小火车绘本,把她抱到我怀里,她没有反抗,静静地坐着玩手里的小火车。

那天我连着给她读了七本绘本,我想,我坚持下去,她会有反应的。

接下来的日子,我每天一早就带她去海边玩沙;去游乐场玩滑梯、海洋球;去逛公园、看动物……只要我能去的,我都带着她,表面上,我都蹲下来笑着和她说话,其实我的心里,是酸的。

老公则比我理智许多,他不断地和学心理的同学交流,也查阅了很多资料,半个月后,他做了一个决定:我们一家三口去北京。他找了几家机构,专门针对这种儿童。

“不!你这是给她贴上了不正常孩子的标签!”我们又一次陷入了争吵。

我想起了我的故乡,那个位于西南的阳光小城,在那里的人们无忧无虑,孩子们也是天真烂漫,我,也是那样长大的。

我和同学说了孩子的事情,同学惊讶地说:“在这边从来没听说过哪个孩子得这个病。”

是啊,在我成长的过程里,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情,在那一刻,曾经我一度想逃离的故乡突然变得亲切温馨起来:虽然有很多不足,但是,它是热闹非凡的。

我决定先带她回家,老公开始是反对的,学过一点心理学的他认为,现在该采取的手法是行为干预,而不是放任她自由生长。

“给我两个月,没有效果我们就去北京。”我妥协了。

老公想了想,也同意了。

于是我买了机票,踏上了回家的路。

编辑

04.

一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我的心里也踏实了许多,我能在这里健康地长大,我认为女儿也能——我的决定也不是因为不愿意面对现实;而是有一次在我读完绘本之后,我意外地发现女儿偷偷地看了我手里的绘本一眼;那时我就在想,她其实并不是对外界完全毫无反应,她还是有些好奇心存在的。

后来两个月的经历,证明,我的决定是正确的,过程却有些“简单粗暴”:

回家的第一天,亲戚们都涌了过来。女儿第一次被这么多陌生人围着,还七嘴八舌地“强行”拉着她说话,她感到很恐惧,不停地闪躲;不过都是无济于事,他们太“热情”了。

就在她无助的时候,几个妹妹带着孩子来了,都是差不多的年纪,她们把女儿从人群中“拯救”出来,推到孩子堆里:“去,你们带着宝宝去玩吧!”

于是,女儿又陷入了新一轮的“惊慌失措”当中。

女儿一个人坐在小角落里玩着她的小火车,一个大她三个月的姐姐走过来,以“大姐姐”自居,要给她讲故事。姐姐是不管她同意还是不同意的,一屁股就坐到她旁边,用带有方言特色的普通话胡乱讲了绘本上的故事,很快就把别的弟弟妹妹也吸引过来,都挤成一堆;女儿被困在了小角落里,无法动弹,只能听着那帮孩子们操着方言加特色普通话读着完全不着调的故事。

我默默地观察着这一切,这期间,她偷偷地看了四次姐姐手里的书——也许真的有救,我决定不管了。

姥姥和姥爷(继父)每天早上很早就用小推车推着女儿出门了,或是去买菜,或是去河边溜达,还给她买各种各样的小吃——可能美食真的有用吧:

开始女儿一出门就会把推车的帐篷拉下来,把自己完全遮盖在里面,然后姥姥就会“贴心”地给她掀开,给她指外面的东西;姥爷也会用着一口地道的“川普”给她讲解那些都是什么,时不时地还给她塞点吃的,也不管她爱不爱吃(她也不会给出表示)——总之就是姥姥姥爷觉得好吃、好看、好玩,那你就爱吃、爱看、爱玩。

我也会经常带着她出去,去河边捉鱼,去爬山,去广场看盛大的广场舞“表演”——我们这里的广场舞特别壮观,好多好多人。第一次看见的时候女儿就震惊了。

不知不觉,回家已经半个月了,女儿也习惯了,最让我惊喜的是她有了不同的反应——会害怕,会惊讶,会偷窥,会好奇。我把进程汇报给老公,他依然很担忧,怕因为人多太热情会起反作用。

这天,亲戚来打麻将,人不够我就去凑了个数。那个大三个月的姐姐依然每天都被送过来陪女儿玩。

我给她们买了个小滑梯和海洋球池,那天是第一天到,姐姐玩得不亦乐乎,女儿就坐在一边看姐姐的“花式表演”。

突然一个姨妈说:“她是不是喊了句加油?”

我也停下了手里的动作,女儿嘴里好像真的在说什么。

这时候姐姐又表演了一个“倒栽葱”——好吧,其实她是失手了。女儿还以为那是姐姐的特技,又喊了一声:“加油!”

天啦,当时我快要哭了,这是她说出的第一个不是叠字的词语,回来有用,真的有用。

编辑

后面的日子越来越好,她会说了好多话,也慢慢开始看着我们的眼睛说话,最难得的是——自己会上厕所了,自然而然地戒掉了纸尿裤。

和姥姥姥爷出去,再也不用被“强加”食物了,她会说要“糖油果子”、“冰粉,不加花生”……隐隐还夹带着地方特色;没事还跟着姐姐去跳广场舞,两人还会吵架,闹脾气;好吧,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好了。

两个月很快就到了,我买了机票带她返程,下飞机的时候我先送她到出站口交给老公,再回去拿行李。出来的时候发现老公跟个傻子一样蹲在那笑,眼里还有泪。我问他怎么了,他说女儿见到他就说:“爸爸,小水壶,姥姥买的;项链,姐姐送的。”

回到这边的家里,女儿变得开朗了许多,老公也改变了,经常都会和她一起玩。过了一个月,我带她去复诊,医生也觉得不可思议,她真的好了。

又过了两个月,我发现她不如刚回来时开心了,有时会自己发呆。为了让她能健康顺利的成长,于是我再次做了一个决定:举家搬回去!反正在这边也就我们两个人。

这次,老公没有明确反对,只是提了一点意见,毕竟从教育、生活等各方面来说,我们那个五线小城肯定是不如这里的;而这里也是老公长大的地方,他也有些舍不得。

我开导他,女儿的未来更重要,交通这么方便,这里我们随时可以回来。

一个星期之后,我先带着女儿回去了,订好幼儿园,老公则留在这边处理举家搬迁的事。

编辑

05.

如今,女儿已经完全和正常孩子一样了:

会和小朋友一起玩,还有了自己的“死党”;老师也夸她聪明伶俐,学东西特别快;专注力很强,可以静心自学;爱运动、画画、下棋,兴趣广泛……

女儿好了之后,我仔细回想了她的成长过程,总结如下:

家里人少,我们对她的关注度确实不够,有时候为了自己能轻松一点,就给她放电视、从电脑上看动画片,导致她与人交流的欲望降低。

我自己在那段时间也很抑郁,很多时候我自己都不和老公说话,不和她说话,而是让她自己玩。

老公也是男人的通病,想起来就逗逗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玩自己的,孩子也跟着学。

逐渐的,她也就“习惯”了自己的世界,不再和我们交流。

我们也算是幸运的,及时发现,及时干预——我带她回家也是一种干预行为,不建议盲目模仿模仿。我们的成功离不开家人和朋友的支持:

妹妹每天都把孩子带过来和女儿一起玩,自己也不停地给孩子做工作:“那是妹妹,她不理你,你就理她,她总会理你的”,所以姐姐弟弟们,才能坚持陪女儿玩下去。

我的父母亲戚们,则是那种淳朴的热情,他们觉得孩子就是要不停地和她说,听不听都要说,总会有反应的;在他们的坚持下,女儿也习惯了身边有人陪伴的生活。

我也一改自己的回避态度,积极地用目光和笑容去迎接她,不止自己走出了阴影,孩子也受到了感染。

老公也改变了,意识到自己作为父亲的重要性,抛掉了“宅男”的习性,带着孩子捞鱼、下棋,还用直男的方式和她过家家,在爸爸的身体力行下,孩子也学会了改变。

陪伴、关心和理解,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平时多留心孩子的一举一动,及时发现孩子的异样,不要互相推卸责任,找到原因,对症下药,心理上的问题唯有爱能化解。

孤独症,姐姐

标签:

经销商朋友:

您是否苦苦寻找好的药品?

作为一个医药产品经销商,当你为药品的同质化数量越来越严重,竞争

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饱和而头痛时。

清阳多动宁胶囊作为一个几乎无同类产品竞争,市场空间巨大的药品,是不是您苦苦寻找的产品?

害怕投入不一定收获?

没关系,清阳多动宁胶囊严格受市场的保护,是国内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纯中药胶囊制剂。


: 0371-63293388,

扫描二维码
: 184330264

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地  址:郑州市黄河路126号江山大厦

邮  编:450008

电  话:0371-63293388

传  真:0371-63718833

邮  箱:duodong123@163.com

多动症自测40题 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菲尔普斯 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孩子多动症特征 多动症改善 冲动型多动症治疗 多动症训练 多动症的危害 好动症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教育 多动症饮食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测试 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小孩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小孩子多动症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表现 小孩多动症怎么办 小孩多动症 好动症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 什么是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症状 孩子多动症 多动症一般在几岁 多动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 孩子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家庭训练 孩子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有点多动症 多动症是病吗 小孩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是怎么得的 5岁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吧 多动症孩子 小孩子多动症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症多少钱 多动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几岁开始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如何判断多动症 孩子多动症症状 多动症孩子的特征 多动症几岁能确诊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的药 孩子多动治疗 治疗孩子多动 多动如何治疗 多动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症状 好动 多动症怎么治疗呢 多动 小儿多动病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怎样治疗 少儿多动症 儿童多动是怎么回事 孩子好动是多动症吗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好动症的小孩怎么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儿童多动障碍 幼儿多动 儿童多动训练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医院 小孩好动 治疗多动症的医院 治疗多动症 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孩子厌食怎么办 小孩调皮好动 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状表现 多动孩子 孩子好动教育 小孩多动 孩子多动教育 小孩有多动症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