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看似不合理的要求背后,隐藏的是他深层次的合理需求

作者: 日期:2020/8/21 人气:5

一次在商场里,我见到一位妈妈带着6岁儿子购物。儿子突然在一个变形金刚面前停住不走了,他想买它,可是妈妈不同意。于是,儿子开始哭闹,妈妈说:"出来前就跟你说好了,不能再吵着买玩具了!你怎么可以说话不算数……"

孩子也很固执,哭着非要买。妈妈显然在强压着怒火,但说话的语气中已透出了不耐烦:"家里不是已经有很多个吗?你都这么大了,要懂点事,不能什么都顺你的意思来,一不如意就哭,哭能解决一切问题吗?……"

但孩子一个字也听不进,哭闹越发大声,一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妈妈终于忍无可忍,大吼一声:"好了!是不是要我打你才行?"

孩子一下子安静了。妈妈开始数落:每次都这样,好好说不听,凶了才有用!

不少大人有这种感觉:育儿书上总说,对孩子要有耐心,可是耐心有用吗?最终还不是要靠吼靠凶,孩子才会消停。

我们在孩子面前控制不住情绪,常常是因为我们觉得已经做了努力,结果孩子还是没有表现出如我们所期待的那样,这时候,家长就会感到失望甚至失控而产生了愤怒。

但这样的努力是孩子需要的呢,还是父母为达到自己目的所需要的手段呢,我们没有考虑过。之所以讲道理和劝说式的"耐心沟通"不管用,原因就在于此。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看见"孩子的感受,我们只关注到自己的需求。

首先,父母没有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良好的沟通效果是双方的想法和感受都能被看见并产生相互流动。因此,沟通需要得到对方的反馈,并不是以一方的意愿去压倒另一方。

面对孩子的要求,家长们本能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先评估这个要求是否正确合理,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

认为合理的,我们给出满足,认为不合理的,我们的内心已经预设了一个期望的结果:拒绝。

为了表达对孩子的尊重,对于后者,我们会有一个"沟通"的过程,比如我们先是同他讲道理,讲不通,就会粗暴拒绝。我们可能认为这个"讲道理"的过程,就是沟通。

其实这不叫沟通,而是借用沟通之名来达到拒绝目的的一种手段。这是一种对孩子的软性控制,所以,才会有了失败后的粗暴。

有些孩子看似不合理的表面需求下面,隐藏的是他深层次的合理需求。

生活中父母和孩子难免在需求上有所"冲突",如果我们没有学会良好的沟通,就会固执于自己的想法和判断下,而看不见对方行为背后的真正意图。

这样,一些孩子就感觉不到父母的爱,只看到了自己被否定。

很多时候,妈妈是出于爱孩子,才想纠正孩子不好的行为方式,可这种"为孩子好"的行为,孩子未必能领会和接受。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没有真正地"看见"孩子。

一般孩子更需要的父母的看见和认可,内心得不到满足的孩子才会固执于物质上的拥有。如果他从与父母的日常互动中,体验到自己的想法得不到重视,就可能怀疑自己是不是被父母爱着的。他需要用物质上的满足来确认父母的爱。

在上述的例子中,也许孩子想要买玩具的行为,只是一时的兴起,并不是他内心真正的需要。

这时候,他只是借助于买玩具这一行为,来确认妈妈是否爱他,是否在乎他的想法。

如果孩子的想法被否定,让他感觉不到父母对他的无形之爱,他就会更加执着于索求有形的物质满足。

因此,父母越不想给他买,他越固执地想要,要不到就哭闹。此时那个小小的玩具已经是父母"爱不爱他"的象征了。

所以他才会一心想的是我如何得到我想要的东西,可妈妈想的是如何阻止孩子的哭闹。这样一来双方都看不见对方真正的需求,这种模式重复下去的结果,就是双方越来越以自我需求为中心,如果一直重复这样的模式,久而久之,彼此之间就会感觉对方不理解和体谅自己,形成代沟,甚至相互否定。

于是,孩子学不会正确的沟通,只知道谁强就听谁的,谁弱谁就得让步。

有些心软的父母,舍不得孩子受委屈,所以孩子一哭闹很快就妥协了。久而久之,哭闹就成了孩子控制父母、满足自己要求的利器。

而强势的父母,就可能直接通过武力取胜。比如像上面这位妈妈,只要她不想答应,就可以发一通火来结束这场争夺。这个效果短期很好,因为孩子弱小容易控制。但随着孩子长大,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不可控问题。很多青春期逆反严重的孩子,就是这样形成的。

如果我们以另外一种方式来处理,会怎样呢?

孩子想买变形金刚不肯走,妈妈温和地对他:

"妈妈知道你想要它。但是我们今天出来之前有约定,你还记得吗?"

孩子有点不好意思:"出来不能再吵着买玩具……"

"你是个说话算数的孩子,现在就是挑战你的时候了,我觉得你一定能做到的,对吗?"

这种情况下,他往往就不会再固执坚持了。你再及时给他一个鼓励和拥抱:"儿子你真棒,就知道你能说到做到!"

孩子是很容易接受暗示的,当他们内心感到自己是被父母重视和信任的,往往就会变得值得信任和易于配合。

这个过程中孩子虽然没有得到玩具,可是他获得比得到玩具更重要的信任和认可,内心的满足和快乐已经远远超过了玩具带给他的。他就不容易执着于物质的需求了。

有时候孩子并不是非要得到某一样东西,他很可能只是一时的兴起,他内心真正想要的并不是那个东西,而是通过要东西来寻求关注和确认。这时父母的反应很重要。越是忽略孩子内心感受的父母,越容易用粗暴和强势的态度来压制孩子。

这样做的结果,往往让孩子很感挫伤,敏感的他会从父母的态度中捕捉到"我的想法对父母是无关紧要"的信息,感受到的是自己不配爱和不配得,他往往很容易陷入恐惧中,一遍又一遍地以各种不合理的要求来试探父母。

当妈妈肯定了孩子的需求后,孩子依然想要那玩具怎么办?

如果事先确实约定好的,那就坚决地告诉他,这次为什么不能买:"因为这是约定,大人和小孩都要遵守。"如果孩子哭闹,也不要发火,保持冷静。大人冷静了,孩子也会平静下来。接下来再告诉他:"虽然妈妈没有给你买,但妈妈还是很爱你的。"

如果事先没有约定好,根据具体情况来做决定。但无论如何决定,都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大人传达出来的态度。

孩子之所以容易固执敏感,常常是因为自己的感受被忽略或被曲解。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看见"和尊重他的感受,不断用心积累对孩子这种的无形之爱,而不是有形的物质满足。这样的爱积累到足够多时,就会产生质变,让他的内心已经对爱的理解升华到无质无形灵魂层面上,他就会厌倦了那种无聊的"试探"游戏。

于是你就会发现,当你从孩子的角度与他互动时,他是很善解人意,是很容易满足的。因为他知道你爱他,在乎他,他就会变得特别好说话。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素质教育观察]

致力于教育领域优质图文创作,与大家一起成长,让孩子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今日推荐文章:

忽略感受,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大“死穴”

金钱弥补不了教育的缺失:用心陪伴才是成就孩子的唯一捷径

走心,才是教育的最佳捷径

父母自己不成长的代价,常常是子女一生的伤害

点击链接阅读更多精选好文:

这是素质教育观察为大家整理的一份阅读清单,请查收

标签:

经销商朋友:

您是否苦苦寻找好的药品?

作为一个医药产品经销商,当你为药品的同质化数量越来越严重,竞争

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饱和而头痛时。

清阳多动宁胶囊作为一个几乎无同类产品竞争,市场空间巨大的药品,是不是您苦苦寻找的产品?

害怕投入不一定收获?

没关系,清阳多动宁胶囊严格受市场的保护,是国内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纯中药胶囊制剂。


: 0371-63293388,

扫描二维码
: 184330264

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地  址:郑州市黄河路126号江山大厦

邮  编:450008

电  话:0371-63293388

传  真:0371-63718833

邮  箱:duodong123@163.com

多动症自测40题 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菲尔普斯 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孩子多动症特征 多动症改善 冲动型多动症治疗 多动症训练 多动症的危害 好动症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教育 多动症饮食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测试 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小孩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小孩子多动症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表现 小孩多动症怎么办 小孩多动症 好动症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 什么是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症状 孩子多动症 多动症一般在几岁 多动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 孩子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家庭训练 孩子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有点多动症 多动症是病吗 小孩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是怎么得的 5岁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吧 多动症孩子 小孩子多动症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症多少钱 多动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几岁开始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如何判断多动症 孩子多动症症状 多动症孩子的特征 多动症几岁能确诊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的药 孩子多动治疗 治疗孩子多动 多动如何治疗 多动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症状 好动 多动症怎么治疗呢 多动 小儿多动病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怎样治疗 少儿多动症 儿童多动是怎么回事 孩子好动是多动症吗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好动症的小孩怎么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儿童多动障碍 幼儿多动 儿童多动训练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医院 小孩好动 治疗多动症的医院 治疗多动症 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孩子厌食怎么办 小孩调皮好动 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状表现 多动孩子 孩子好动教育 小孩多动 孩子多动教育 小孩有多动症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