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①|没有完美的父母,只有理解孩子的父母

作者: 日期:2020/8/21 人气:3

今天我们开启一本新书《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这本书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的经典著作。武志红老师称之为“一部振聋发聩的家庭心理疗伤之作”,它的目的是帮助人们认识内心的灰暗面,并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

书中,苏珊结合自己过去的咨询案例,总结了七种“有毒”的家庭类型,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帮助那些受过父母伤害的孩子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

接下来,我们开始本书第一章的内容——《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都是因为我没用”

小龙哥是圈子里出了名的暖男,总是带着令人舒适的正能量。而在他这积极正面的背后,是母亲多年来引导和陪伴。虽然从小父母离异,但小龙哥从来没有从母亲那里感受过负面情绪,有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交心。

小龙哥母亲的教育理念是: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鼓励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也希望孩子能做到妈妈的要求。这才把小龙哥培养得善解人意,正面阳光。

试想,如果小龙哥的母亲在过去一直心态消极,会不会就没有现在的小龙哥?

被理解的孩子,他们往往能够有接纳的心态,能够很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以及父母;而没有被充分理解的孩子,他们往往容易分不清对错,对自己也难以有清晰而客观的认识。

我的朋友小林就是一个典型,父母在他小的时候就不去尝试理解他。做错了事情会惩罚,做对了也只是应该。

成年后的小林,因缺乏自我认同感,在工作上总是平平无奇,失去了很多宝贵的机会。而父亲每一次来电话,不是焦急询问工作情况,就是一通大骂。这导致“我没什么用”这个自我暗示一直在他心里挥之不去。

小林这一类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年幼时就缺乏父母的理解,成年后总是莫名地遭受挫折而不自知。一旦遇上什么大事,就会暗暗在心里自我谴责。

很多人习惯于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失败都归结于自己,在他们心里早已形成的思维模式,就是父母是权威。如果去反抗父母,说父母的不是,那就是绝对的政治不正确,这是个原则问题。正如我的父亲经常跟我说的:孩子欠父母的这一辈子都还不完。其背后含义也是用道德原则去绑架家庭中的言论自由。

“父母总是为我们好的”

几千年的孝道文化在我们心里扎了根,我们甚至不知道为什么会很自觉地认为父母是对的。孝顺父母自然是优良的传统美德,但若将孝顺发展到极致,唯父母命是从,就会难以让人接受。

前段时间有一位网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的妻子怀有八个月身孕,但是与我母亲相处得很不和谐,我该离婚吗?

他在问题的描述中对妻子极尽刻薄,把母亲不开心的原因通通归结为妻子。认为妻子和母亲不和的根源,是妻子不能像自己一样去孝顺母亲。

虽然这个问题引来了一片骂声,题主的“妈宝男”称号明显被坐实。但如果他真的跟妻子离婚了,他的母亲可能永远也想不到,造成儿子婚姻不幸福的根源竟然是她自己。但凡她能真正为儿子着想,能少说几句“妈都是为你好”,儿子就能学会自主思考,基于客观事实去分析问题。

孩子会觉得父母总是为他们好,其实都是父母教的。他们日复一日、事无巨细地教导孩子:“多穿一件衣服,这是为你好”;“找个安稳的工作,这是为你好”;“早点结婚生孩子,这是为你好”……

书中把孩子全盘接受父母的这一行为称为“合理化”,意思是为自己不能接受的事情找个充分的理由,以排除痛苦的可能性,让事情变得更容易接受。

但合理化的结果,却往往是把痛苦延迟了,最终在生活上的不容易以及在情绪上的崩溃,都是要自己来承担的。

“他们都是很好的人”

对于受到过父母伤害的孩子来说,能够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并且进行正确归因,这就已经走上了自我救赎的道路。但可惜的是,大部分孩子在这种时候选择“否定”这种最简单的心理防御方式,试图抹去父母的过错。

作者在书中讲述了来访者桑迪的故事。桑迪在十五岁时因为早恋而怀孕,当她告诉父母并且决定把孩子打掉的时候,信仰宗教的父母情绪失控。从那以后,桑迪再也没有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温情。

桑迪试图讨好父母,哪怕结婚以后也还是从不拒绝父母提出的要求。桑迪的丈夫因为受不了妻子这样的行为而选择离婚。即便如此,桑迪在前来心理咨询的时候,还在为父母做辩解。她告诉苏珊:父母是很好的人,他们当初只不过是想帮自己。

苏珊把这种行为称作神化父母。父母之所以会被神化,是被孩子供养的。桑迪的故事中也许有用宗教来打掩护的可能,但没有一个父母可以完美到去剥夺孩子被爱护的权利。过去的桑迪始终在用实际行动告诉父母:我错了,那么我愿意付出一切来弥补过错。

为了重获童年时期的快乐,桑迪几乎耗费了半生的精力。却不知中了完美父母的毒,而无法从中解脱。

心理学家艾瑞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把人的发展阶段大致分为8个阶段。任何一个阶段的发展失去平衡,都可能导致心理发展的停滞。

桑迪的心理特点明显停滞在了童年时期,恰恰在这个时候,普遍的人都对父母充满崇拜之情。这样来看,似乎就找到了“神化父母”这一行为背后的根源。

因此,最终解决桑迪问题的方案还是要让她纠正原来的观念,作者提出的建议是不再神化父母,并将他们拉下神坛,让他们回归有缺陷会犯错的正常人。

结语

如果孩子认定父母的错误是对的,那么他便没有了自我。而对父母行为合理化的背后,是父母多年来教养方式的体现。当父母是什么样子,孩子便会对号入座。不能承认错误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会出于对父母权威的恐惧而顺从他们。

而处于这种境况下的孩子,首先应该认清自己神化父母的这一事实。并开始客观地去分析自己和父母的行为,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伤害进行正确归因,不再主动包揽父母的过错。把他们从神坛拉下来,也让自己有机会去亲近他们。

今日话题

好了,现在让我们也基于客观事实地回顾一下,我们过去是否有过以上的这几种情况:当面对父母的责备时,我们会不会在心里产生一种“我没有用的想法”?当我们不小心犯了错误,父母是怎么对待我们的,而我们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标签:

经销商朋友:

您是否苦苦寻找好的药品?

作为一个医药产品经销商,当你为药品的同质化数量越来越严重,竞争

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饱和而头痛时。

清阳多动宁胶囊作为一个几乎无同类产品竞争,市场空间巨大的药品,是不是您苦苦寻找的产品?

害怕投入不一定收获?

没关系,清阳多动宁胶囊严格受市场的保护,是国内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纯中药胶囊制剂。


: 0371-63293388,

扫描二维码
: 184330264

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地  址:郑州市黄河路126号江山大厦

邮  编:450008

电  话:0371-63293388

传  真:0371-63718833

邮  箱:duodong123@163.com

多动症自测40题 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菲尔普斯 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孩子多动症特征 多动症改善 冲动型多动症治疗 多动症训练 多动症的危害 好动症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教育 多动症饮食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测试 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小孩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小孩子多动症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表现 小孩多动症怎么办 小孩多动症 好动症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 什么是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症状 孩子多动症 多动症一般在几岁 多动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 孩子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家庭训练 孩子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有点多动症 多动症是病吗 小孩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是怎么得的 5岁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吧 多动症孩子 小孩子多动症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症多少钱 多动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几岁开始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如何判断多动症 孩子多动症症状 多动症孩子的特征 多动症几岁能确诊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的药 孩子多动治疗 治疗孩子多动 多动如何治疗 多动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症状 好动 多动症怎么治疗呢 多动 小儿多动病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怎样治疗 少儿多动症 儿童多动是怎么回事 孩子好动是多动症吗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好动症的小孩怎么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儿童多动障碍 幼儿多动 儿童多动训练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医院 小孩好动 治疗多动症的医院 治疗多动症 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孩子厌食怎么办 小孩调皮好动 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状表现 多动孩子 孩子好动教育 小孩多动 孩子多动教育 小孩有多动症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