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老说孩子笨,这种“习得性愚蠢”就是这么来的,假笨容易变真笨

作者: 日期:2020/8/21 人气:4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越来越聪明,然而现实有时正好相反,父母发现孩子非但没有进步,好像还出现了倒退的现象。

比如上次成绩在班级居中上游,这回却跑到了中游,以前一篇课文分分钟就背下来了,现在却颠三倒四地总也记不住。

面对孩子的“逆流”,家长往往脱口而出“你真是太笨了”。殊不知,在父母的口诛笔伐之下,孩子身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久而久之竟也朝着“笨”的方向去了,这就是习得性愚蠢。

幼儿教育有一种“笨”,叫“习得性愚蠢”

现在的孩子大多聪明伶俐,没有生下来就很笨的孩子,他们在享受着丰盈的物质基础,面对眼花缭乱的外部世界时,眼界和认知都在不断的提升,有着超出前人的优越条件。

然而,越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家长却发现“笨”孩子越来越多了,是娃们真的变笨了吗?很多时候,这种笨都是习得性愚蠢,是被家长“说”出来的。

▼因“笨”饿死的梭子鱼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把一条梭子鱼放进一个有许多小鱼的水池里,它只要张张嘴就能吃到鱼。后来科学家用玻璃罩罩住了梭子鱼,它每次看到小鱼迎上去,结果都是碰壁。

渐渐的,梭子鱼心灰意冷,沉在水底不动弹。即使把玻璃罩拿掉了,它还是放弃了努力,认为自己捕不到鱼了,最后竟然活活饿死。

父母的言行就像这个玻璃罩,一次次对孩子的讽刺和打击将孩子的进取心和自信都给罩住了。孩子在这样的“结界”下生存,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像梭子鱼一样“沉底”,变得越来越笨。

▼脖子上套大饼的人

无独有偶,其实在中国也有个类似的寓言故事。说一家大人要出门,怕孩子饿着,就烙了一张很大的饼。当中挖一个窟窿,套在孩子脖子上,叮嘱他饿了吃饼,然后就出门了。而当大人回到家中的时候,发现孩子已经饿死了。不是饼不够吃,而是他只吃嘴巴能够到的地方,却懒得转一下。几天后,嘴巴够不到饼就不吃了,所以只好活活饿死了。

在这个寓言中,一方面是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一方面也体现出对孩子的不信任,他们不相信孩子能自食其力,不肯放手让他自己去做事,孩子也在这种长久的暗示下变得愚笨,嘴边的饼吃掉了都不晓得转一下,因为他懒,因为他不相信自己有“转饼”的能力,最后就酿成了悲剧。

美国幼儿教育家凯茨在孩子身上发现了一个现象,他称之为“习得性愚蠢”。他说,很多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某些原因,逐渐产生对学习的无能感,并因此而丧失了自信心。在他人的眼里,就会觉得他们“越学越笨”了。

为什么孩子会表现出“不太聪明”的样子?

排除掉疾病的因素,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为什么会被认为是“笨孩子”,不太聪明的样子呢?来看下这几个原因。

1、父母不当的比较和评价

在父母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永远优秀,而自己的孩子却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无论是考试成绩还是兴趣爱好,父母总是有种“自己孩子不会的,才是最好的”的错觉,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孩子自然是做什么事情都是居于下风。

此外,父母还常常对孩子进行不当的评价,包括盲目比较,或者尽管在内心认同了孩子的成绩,但为了让他取得更大的进步,从而佯装出不高兴的样子,将本该客观公正的评价愣是往下降了一个等级,孩子内心很受伤。

2、过早透支了学习热情

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在幼儿园阶段自行添加的“小学化”倾向十分明显,孩子小小年纪就被逼着背古诗,学乘法口诀表,还要满足父母的各种表演需求,压力巨大,也过早透支了学习热情。

当孩子升入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以往掌握的知识早已消耗殆尽,而又没有很好的学习方法,因为之前都是被强制的填鸭式教学,一时之间很难适应新变化,就会出现成绩下滑,学习厌倦的情况。这时候很多“不明真相”的父母就该说了,“这孩子变笨了,大不如前”。

3、受罗森塔尔效应影响

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

当父母不断地否定孩子,给孩子身上贴上各种负面标签,孩子接受到的讯息总是负能量的,他也会产生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本来有能力和信心去完成的事情也大打折扣,从而真的就朝着父母口中的“笨孩子”去了,真是得不偿失。

如何让孩子远离“习得性愚蠢”?

《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曾意味深长地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含辛茹苦。人的一生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压力,于是内心总经受着煎熬,但这才是真实的人生。确实,没有压力就会轻飘飘的,没有压力肯定没有作为。选择压力,坚持往前冲,自己就能成就自己。

父母对子女的管教和施压是正常的,但是想让孩子远离“习得性愚蠢”,你需要这样去做。

1、 加强亲子沟通

英国牛津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凯茜·茜尔娃历时数年对3000名年龄在3~5岁之间的孩子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那些玩具较少的孩子由于父母与他们一起阅读、唱歌和游戏的时间更多,要比那些家境优越、玩具成山的同龄小朋友的智力水平高。

这是因为,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在遇到游戏难度超出他们的理解能力时,无人解释,他不知道该怎么去玩,怎样玩的更好,在数次尝试失败后自我感觉越来越糟,不用别人说也觉得自己是个笨孩子。这就强调了亲子沟通的重要性。多一些时间来陪伴孩子,让孩子能收获生活上的技能、玩耍中的技巧,从而更有效地把握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变笨。

2、 鼓励孩子去尝试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开始学着自己吃饭,家长觉得这样很麻烦,孩子会把饭粒弄得哪儿都是,而且整个进餐过程非常慢,于是就拒绝孩子的学习,或者在孩子浅尝辄止的时候就被父母制止了。等到孩子快进入幼儿园的时候才发愁,别人家的孩子都能独立用餐了,而自己的孩子却笨得要死。

是孩子笨吗?当然不是,明明是父母剥夺了他们勇于尝试的机会。家长应多鼓励孩子去尝试新鲜事物,即使失败了也告诉孩子没关系,总结经验再接再厉。成功就是由无数次失败构成的,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和勇于尝试、担当的品质,他只会越变越聪明。

3、给孩子一种被需要的感觉

其实父母和孩子之间是双方面的亲子互动关系,但有的权威型家长,总是习惯于单方面地去命令和指挥孩子,孩子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时间长了也会滋生自卑情绪,你说他笨,他就真的笨了。

亲子沟通应该有彼此促进和反馈,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同样需要他,他也能给予父母一种依靠和安全感。

此外,还有的家长会给孩子灌输一种庸俗的价值观,告诉孩子不能给别人讲题,这样会耽误自己的时间,而且是在培养竞争对手。

其实这种观念很不健康,孩子十分自闭,总是在提防中度过,也不快乐。让孩子学会助人为乐,同样给他一种被需要的感觉,这会激发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拥有更强的自信,封闭只会导致固步自封。

最后,远离习得性愚蠢,不做饿死的梭子鱼,各位家长需要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空间,而不是口头上的谴责和批评。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变笨,反思下你的教育方式,就会发现其中的端倪。

标签:

经销商朋友:

您是否苦苦寻找好的药品?

作为一个医药产品经销商,当你为药品的同质化数量越来越严重,竞争

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饱和而头痛时。

清阳多动宁胶囊作为一个几乎无同类产品竞争,市场空间巨大的药品,是不是您苦苦寻找的产品?

害怕投入不一定收获?

没关系,清阳多动宁胶囊严格受市场的保护,是国内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纯中药胶囊制剂。


: 0371-63293388,

扫描二维码
: 184330264

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地  址:郑州市黄河路126号江山大厦

邮  编:450008

电  话:0371-63293388

传  真:0371-63718833

邮  箱:duodong123@163.com

多动症自测40题 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菲尔普斯 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孩子多动症特征 多动症改善 冲动型多动症治疗 多动症训练 多动症的危害 好动症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教育 多动症饮食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测试 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小孩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小孩子多动症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表现 小孩多动症怎么办 小孩多动症 好动症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 什么是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症状 孩子多动症 多动症一般在几岁 多动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 孩子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家庭训练 孩子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有点多动症 多动症是病吗 小孩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是怎么得的 5岁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吧 多动症孩子 小孩子多动症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症多少钱 多动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几岁开始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如何判断多动症 孩子多动症症状 多动症孩子的特征 多动症几岁能确诊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的药 孩子多动治疗 治疗孩子多动 多动如何治疗 多动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症状 好动 多动症怎么治疗呢 多动 小儿多动病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怎样治疗 少儿多动症 儿童多动是怎么回事 孩子好动是多动症吗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好动症的小孩怎么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儿童多动障碍 幼儿多动 儿童多动训练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医院 小孩好动 治疗多动症的医院 治疗多动症 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孩子厌食怎么办 小孩调皮好动 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状表现 多动孩子 孩子好动教育 小孩多动 孩子多动教育 小孩有多动症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