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影响孩子人格的不是父母,而是多数裁定原则及啄食次序

作者: 日期:2020/8/21 人气:1

纵观当今社会,我们不难发现,这一代做父母的都非常焦虑,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生怕孩子没有好的学习习惯,生怕孩子没有得到全面的素质教育。

其实,父母本可以不这么焦虑,而大家焦虑的原因,无非是所接受的流行教育理念是错的。

孩子上学了,你希望他学习好,就天天陪着做作业,殊不知,每个孩子都有适合他自己的成长氛围。

就算你做的再多,牺牲再多,不了解孩子自己的成长氛围,也无济于事。

我们经常听到大家说,好父母能培养出好孩子,糟糕的父母会教育出糟糕的孩子。

事实上,心理学家只证明过二者的相关性,并未证明过它们的因果性。

很多育儿专家都认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美国的心理学家朱迪斯·哈里斯,却否定了这点,他表示父母不仅不可能对孩子的人格有决定性影响,甚至连长久的影响也做不到。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下心理学家朱迪斯·哈里斯的观点。

01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并无决定性影响

有些孩子在家里非常听话,但到了学校里却是个小霸王;有一些孩子在家里非常拘谨,不愿跟父母说话,但到了学校跟朋友们在一起时,却有说不完的话。

在瑞典,有一项关于孩子挑食的研究,研究者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孩子要么在家挑食,要么在学校挑食,只有8%的孩子在家里和学校里都挑食。

为什么孩子在家里和在外面的行为会有差异呢?

原因之一是,人在一种情境中学到的技能不一定可以直接应用在另一个情境中,譬如你在中国的待人接物之道,到了美国不一定好使。同样,孩子们在家里学到的技能,不足以应对在学校里的生存挑战。

试想一下你小时候的经历,在家里,父母都会告诉孩子,到了学校跟小朋友要好好相处、不要吵闹,可是你在学校还是会遇到,有人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骂另一个人笨蛋。

这种情况下,父母教孩子的是不管用的,需要孩子们自己去摸索,怎样才能更好地处理同学间的矛盾。

原因之二是,人是群居动物。在孩子看来,其他孩子是我们,而成人是他们。哪怕是很小的孩子,到了一起都会很快地融入群体,这才是所谓的自己人,而大人们只是一群望而生畏、不讲道理的奇怪物种。

对孩子来讲,最重要的是如何融入同龄人,而不是学会成为一名成年人。

因此,父母在家里教的,只能用于家里,到了学校,孩子将是另外一套行为模式。

当孩子模仿父母的行为时,他们并不是照单全收,只有当父母的行为与社会上其他人的行为一致时,他们才会去模仿。

《教养的迷思》一书中,曾做过一个有趣的比喻,把小孩子比作犯人,把父母比作监狱看守。监狱看守和犯人是两种不同的人,犯人不会去学习怎么成为监狱看守,而是要去学习怎么成为犯人。同样,小孩子的目标不是成为一个成功的大人,而是成为一名成功的孩子。

犯人会想办法跟监狱看守搞好关系,因为监狱看守的权力很大,得罪了监狱看守,会让犯人吃不了兜着走。但仅仅跟监狱看守搞好关系是没有用的,要是你跟监狱看守搞得太亲近,别的犯人反而会歧视和冷落你。

同样,小孩子也会想办法和父母搞好关系,因为父母是有权力的:父母心情好了会给你零花钱,会给你买礼物;生气了可能会揍你,所以要巴结。

因此,孩子长到一定年龄,就会有意地跟父母保持距离,这不是因为他们不爱父母,而是如果跟父母搞得太黏糊,会遭到别的孩子的嘲笑和奚落。

那么,一个新的犯人如何学习成为一名犯人呢?一种比较被动的办法就是犯错误。

如果违反了监狱看守制定的规则,看守就会惩罚他们,但是如果违反了犯人的规则,犯人就会嘲笑他们,甚至攻击他们。久而久之,新进来的犯人就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他们会通过尽快地找到学习的榜样,习得监狱里的生存法则。

孩子们也是一样,他们有自己的文化,怎么跟别的小孩玩,是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掌握的技能。

当孩子只有一两岁时,他们还不太会了解对方的意图,但却已经知道模仿对方。一个孩子故意摔跤,另一个孩子就会学他,这会让他们乐不可支。

到了两三岁之后,孩子逐渐学会了用语言和行动互相交流,他们开始学会做游戏,也慢慢地学习如何彼此相处。

在现实社会里,孩子更多地是跟其他孩子一起长大。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成为集体中合格的一员,越是长大,他们对儿童群体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就越强烈。

孩子们的未来并不取决于父母有多爱他们,而是取决于他们与集体中其他成员能否和谐相处。

比起父母给孩子的教育,其他的因素,比如生活环境、同伴等,带给孩子的影响会更大。因此,我们说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并无决定性影响。

02 影响孩子的三大原则

既然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并不算大,那什么才是影响孩子的关键因素呢?心理学家朱迪斯·哈里斯,提出了儿童世界的三大原则。

1、 多数裁定原则。当某人的行为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的行为不一致时,这个人必须改变自己的行为。

孩子们有孩子们自己的规则,这个规则的制定,遵循的就是多数裁定原则。

比如,你在家里和父母讲的是方言,但到了学校,小朋友们讲的都是普通话,你就要讲普通话;相反,如果你在家里讲的是普通话,但到了学校,大家讲的是方言,那你肯定要学方言,否则就会受到大家的嘲笑和排斥。

孩子小的时候,性别差异非常重要,很多行为规则跟如何对待异性也有关。

比如,男孩子有男孩子的规则,女孩子有女孩子的规则,一旦越界,就会受到大家的无情嘲弄。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们宁可冒着激怒老师的危险,也不愿加入到异性群体的原因。

孩子所在的群体对他们影响很大。

比如,孩子对学业的态度会受群体影响。如果一个孩子天资聪颖,又碰巧加入到学习好的圈子里,成绩会更加优秀。

随着年龄增长,孩子有更多的自由选择,这会进一步扩大群体的影响力。比如,长大后,他会更多地去选择和成绩好的朋友打交道,在这个群体里,每个孩子都会很努力,表现得更好,结果每个孩子就真的变得更加聪明。

但如果他一开始就掉到了小混混的圈子里,大家都不爱学习,谁成绩好就会被排挤,那这个孩子会对学习表现出更多的排斥,成绩也会更差。

2、 啄食次序原则。字面意思是鸟类吃东西的顺序,指的是群居动物通过争斗取得社群地位的现象。

动物学家观察到,在一群鸡中间,谁先去啄食,谁后去啄食,是有顺序的,社会等级高的鸡有进食优先权。如果一只社会地位低的鸡跑到了前面,别的鸡就会去咬它,提出警告。在人类社会中,也存在啄食次序。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里要有朋友,朋友多的孩子性格就会更加自信。这个原则告诉我们,并不是这样。如果孩子交的朋友和他一样,处于群体底层,不被其他人尊重,那他们的性格就会更孤僻、内向。

孩子在学校里有没有朋友,有多少朋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是不是被整个群体排斥,被同伴孤立的不安全感,很有可能会伴随终生。

对孩子来说,被同伴排挤不是件好事,对性格也有不利的影响,但有很多孩子正是因为不被同伴接纳,反而更加发奋,所以家长们也不用过多的担忧。

3、 组间对照效应,这是孩子群体性的运行规律。

孩子很容易就被分成小的群体,每一个小的群体都会试图强化自己的归属感,同时反对其他的群体,因此,组间的对照效应就会越来越明显。

这种组间对照效应会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比如,一个孩子被同学们视为"学习仔",他就会更多地去跟学习好的孩子交往;一个孩子被同学们视为捣蛋鬼,他就会和捣蛋鬼们混在一起,觉得不学习才是正确的。

现在我们都能了解到孩子不是完全按照父母的教养在行动,比起父母的教育,如何能够融入同龄人的世界对他们来说才是更加重要的事情。

既然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影响不大,孩子又有自己的做事原则,难道我们当父母的,就什么都干不成了吗?

03 父母究竟能为孩子做什么

父母的教养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重要,但并不是说父母不重要。

身为父母,我们对孩子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至少有三点,是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去做的。

1、 教会孩子如何离开家庭。

孩子们在家里能够学到家庭的行为规范,并不意味着他们会把家里的行为规范带到外面的世界。所以,那些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一旦回到家里,又会变成当年父母身边的淘气孩子,忘了自己在社会上的各种身份。

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在家里能学到一些帮助他们应对外部世界的技能。

比如,给孩子提供各种知识和训练,如果孩子热爱体育,家长可以帮助他先在家里练习打球,总之,学一技之长,会对孩子离开家庭之后的自主生活有很大帮助。

2、给孩子选择好的环境。

环境和同伴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这就是"孟母三迁"的意义所在。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孩子在学校是不是老受排挤和欺负?他交的朋友是不是好孩子?如果出现了不好的情况,要及时带他脱离这样的环境。虽然让孩子从头开始适应新环境有难度,但比起同伴群体让他们痛苦,要好得多。

父母能够帮助孩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帮孩子找到适合他们成长的环境,找到和他们一样、玩得来的小伙伴们。

如果想这样做的话,必须要趁早,因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会随着他们的年龄增长而缩小,等他们到了青春期,父母不可能再轻易控制孩子的交友了。

3、不做焦虑的父母。

我妈总是对我说,在她们那个年代,做父母的没有我们这么焦虑,父母的生活也不会围着孩子转,那时兄弟姐妹很多,大孩子带着小孩子,自然而然就学会了如何在孩子世界里找到自己的角色。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放下过度的压力和焦虑,还要重视自己的生活,在每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是夫妻关系,然后才是跟孩子的关系。

不要总是期待改变孩子,我们无法给予孩子社会上的自尊和地位,让他去抵挡外界的尖酸刻薄,他们有自己的路,我们不可能替孩子去走属于他的那条路。

焦虑的父母只会让孩子感到紧张,试试看,把父母那颗焦虑的心放下,只提供鼓励和支持,不强加压迫和重负的爱,才是真的爱。

接受孩子会离开我们的现实,给他们离开家后也能用得上的技能,为还在年幼的他们选择好的成长环境。

做好我们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不要让自己的情绪过多地影响孩子。

希望每个父母都能给孩子这份最好的礼物。

你我共勉。

标签:

经销商朋友:

您是否苦苦寻找好的药品?

作为一个医药产品经销商,当你为药品的同质化数量越来越严重,竞争

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饱和而头痛时。

清阳多动宁胶囊作为一个几乎无同类产品竞争,市场空间巨大的药品,是不是您苦苦寻找的产品?

害怕投入不一定收获?

没关系,清阳多动宁胶囊严格受市场的保护,是国内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纯中药胶囊制剂。


: 0371-63293388,

扫描二维码
: 184330264

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地  址:郑州市黄河路126号江山大厦

邮  编:450008

电  话:0371-63293388

传  真:0371-63718833

邮  箱:duodong123@163.com

多动症自测40题 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菲尔普斯 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孩子多动症特征 多动症改善 冲动型多动症治疗 多动症训练 多动症的危害 好动症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教育 多动症饮食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测试 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小孩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小孩子多动症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表现 小孩多动症怎么办 小孩多动症 好动症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 什么是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症状 孩子多动症 多动症一般在几岁 多动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 孩子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家庭训练 孩子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有点多动症 多动症是病吗 小孩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是怎么得的 5岁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吧 多动症孩子 小孩子多动症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症多少钱 多动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几岁开始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如何判断多动症 孩子多动症症状 多动症孩子的特征 多动症几岁能确诊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的药 孩子多动治疗 治疗孩子多动 多动如何治疗 多动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症状 好动 多动症怎么治疗呢 多动 小儿多动病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怎样治疗 少儿多动症 儿童多动是怎么回事 孩子好动是多动症吗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好动症的小孩怎么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儿童多动障碍 幼儿多动 儿童多动训练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医院 小孩好动 治疗多动症的医院 治疗多动症 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孩子厌食怎么办 小孩调皮好动 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状表现 多动孩子 孩子好动教育 小孩多动 孩子多动教育 小孩有多动症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