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如何用不吼不叫的方式,平静有效地管教孩子

作者: 日期:2020/8/21 人气:0

01 伤人的大吼大叫 只会让一切变得更糟

上周,在一个线上课的微信群里,一位妈妈吐槽自己的七岁的孩子越来越难管。

她说才刚刚开学,自己就已经被学校叫去两次了。一次是因为孩子的暑假作业没写完,还有一次是孩子在上课的时候玩手机。

于是,她回到家,把满腔的怒火劈头盖脸地发泄给了孩子。用她的话说,那一瞬间,她简直气得原地爆炸,始终都在用最恶毒的话吼叫孩子。

事情过后,她冷静下来觉得自己的言行太过激了,准备第二天早上给孩子做最爱吃的火腿煎饼,没想到,当天晚上孩子离家出走了。

她和老公像疯了一样,给亲戚朋友打电话,询问孩子同学的父母,最后终于在小区旁边的街心公园找到了孩子。

“有的时候,情绪上来真的控制不住,如果有别的方法,我也不想总吼他啊!”

她说直到现在想起来,都还记得那天在看到孩子的一刻,他脸上战战兢兢的表情。

说起对孩子的大声吼叫,细细想来,好像身边的每个父母都曾经有过,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就拿我自己来说,前些日子工作比较多,所以我就想着把三岁的儿子哄睡后,再起来挑灯奋战。结果,那天从讲故事到数绵羊,从谈心到禁言,一个半小时过去了,他依旧精力充沛,各种折腾。

我当时真的非常抓狂,冲他大吼:“已经折腾很久了!你到底睡不睡觉?”

他看我生气了,马上翻过身子,连表情都是在努力睡着的样子。

果然,没过多久他就真的睡着了。

第二天起床后,他开始找各种理由不去幼儿园。经过好一阵的安抚和沟通,他才皱着眉头说:“我非常地生气,因为妈妈昨天太‘凶猛’了。”

伤人的吼叫,看似好像让父母掌控了局面,但事实却是,一切只会越变越糟。

02 经常被吼叫的孩子 无法健康成长

父母的每声怒吼和斥责,在发泄了自己的情绪的同时,却给孩子带来了不可逆转的伤害:

情绪伤痛和身体伤痛在大脑中产生相同的反应

密歇根大学的伊森·克罗斯博士曾做过一项实验,通过实验揭示:

事实上,语言暴力就等同于攻击。情绪疼痛感在大脑区域所产生的反应,和身体疼痛在大脑中产生的反应几乎是一样的。

换句话说,当父母对孩子咆哮怒吼的时候,孩子在精神上所受到的创伤,和身体受到伤害的疼痛程度是相同的。

就像一则故事里说到的那样,人生气时说的话,就像钉子一样钉在对方心里,即便拔出钉子,伤口却永远都在。

2.语言暴力会改变大脑结构

哈佛大学医学院曾研究发现,暴力性语言会影响的大脑内负责感觉和认知的胼胝体、负责管理情绪的海马回、和负责思考决策的前额叶。

同时,孩子的大脑处在发育过程中,大脑的神经可塑性非常强,如果他们的生活环境充满了斥责和吼叫,那么,他们的大脑就会发展出适应环境的“求存模式”神经,并且通过不断地刺激和重复,这些神经将变得越来越粗壮,最终形成懦弱自卑型人格。

这样的孩子,终其一生,都会谨慎,胆怯,通过不停地讨好他人,以获取自己内心的安全感。

3.负面语言会成为孩子的心理暗示

苏珊·福沃德教授曾说:

“孩子总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当父母对孩子不断指责和打击的时候,那些否定、评判和攻击,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成为孩子的“自我实现的预言”。

什么是“自我实现的预言”呢?自我实现预言,就是心理学上所讲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是指一个人常对自己说的那些话,可能会成为他自己的生命预言。

基于人类的自恋本质,每个人一旦说了一句话,就会爱上自己的这个说法,不管这个说法是否正面,都会为了证明自己说的这句话是对的,而把事情朝这个方向去推动。

就如心理学家荣格所说:你的潜意识指引着你的人生,而你称其为命运。

所以,父母对孩子吼叫的每一句话,都回转化为孩子“内在批判声音”,都是在预言他未来的人生。

4.过激的情绪会使孩子形成攻击性人格

在2005年-2007年,有一批研究报告指出,无论恒河猴还是人脑中,都存在镜像神经元。

镜像神经元使人类在生活中能够像照镜子一样,通过内部模仿,辨认出观察对象动作行为的潜在意义,并能做出相应的情感反应。因此,镜像神经元又被称为“大脑魔镜”。

镜像神经元的功能对孩子来说尤为重要。从孩子出生开始,就从模仿中开始学习。都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都从神经元的反射中内化到自身。

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情绪过激,呵斥命令,那么孩子的情绪就会在极大程度受到父母的影响,并在头脑记忆中留下痕迹,使孩子在日后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形时,也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将影响到孩子对他人和世界的感受,导致孩子很容易在心理和言辞上表现出攻击性,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缺乏参与感和同理心,很难学习到积极的社交方式。

《当怒火伤害你的孩子》一书中表明,家庭中积累的愤怒对孩子青春期的几乎每个重要时刻都有影响。愤怒会投下长长的阴影,不仅有即时的杀伤力,而且会损伤孩子的情商和社会性。

总有人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但孩子真正的起跑线,其实是父母自己。

03 深层的改变 源于深层的发现

身边许多父母都曾坦言,每次冲孩子发火后,自己其实特别内疚和后悔。可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了,当孩子做出一些行为的时候,就好像触动了自己心里的触发器,情绪瞬间就点燃了,根本控制不住。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时候,经常愤怒吼叫呢?

首先,吼叫来自于原生家庭的代代相传。

就如我们刚才所说,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通过观察他们来了解这个世界。如果我们的父母经常吼叫,那么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向孩子发脾气。

孩子对父母是绝对的忠诚,这种忠诚不谓对错,即便父母大发脾气,咆哮苛责,孩子仍会在潜意识里以他们为榜样。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极力避免父母身上那些不好的行为,但意识层面的要求,会带来潜意识层面的反抗。

比如,在管教孩子这件事上,我们一直以来都做得很好,竭力避免用自己曾经承受的错误方式去对待孩子,却会在孩子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的时候,迅速被激怒,进而严厉斥责。

如果深入的挖掘就会发现,当年我们把房间弄得一塌糊涂的时候,父母的反应方式就是如此过激的。那一瞬间,我们听到了父母的声音,身体里感受到了父母的影响。

其次,我们经常会迁怒于人。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辛苦工作一天,经历了地铁的拥挤,结束了疲惫的一天。当你走进家门,看到你的先生正在沙发上玩着手机,孩子把玩具倾倒一地。你瞬间炸毛,怒斥孩子“说过你多少次了?不玩的玩具要收起来!”

看上去是孩子的行为激起了你的愤怒,但如果你静下心去问自己:我到底是在对谁生气?你可能就会发现,让你生气的根本不是孩子,而是正在玩手机的老公。你心里的潜台词是:

凭什么我白天累得要死,回到家也不能歇着?

为什么你就可以什么都不干,悠哉地玩手机?

家里乱成这样,你就不能收拾一下吗?

当我们把怒火指向另一个人,而不是最初让我们生气的那个人,这就是迁怒。

在一个系统里,能量都是自上向下传递的。因此,人们经常会选择一个更安全的对象,比如孩子,比如宠物,来发泄怒火。

另外,在我们的愤怒之下,其实还有其它感受。

很多时候,我们的愤怒其实来自于其他的情绪,比如恐惧、悲伤、无助、羞愧......

比如当我们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指责孩子的不完美的时候,其实是我们对自己的不完美感到羞愧,是我们觉得自己不够好,有瑕疵,不值得被爱。

再比如,当孩子把餐桌弄得杯盘狼藉,把事物粉碎得乱七八糟的时候,我们生气咆哮,其实是因我们想到自己没有一个自由自在、想乱就乱、爱玩就玩的童年,因此感到悲伤。

愤怒,会带来力量。当我们的情绪自动转化为愤怒的时候,就使我们忽略了痛苦和无助。当然,也使我们少了了解自己的机会。

最后,不能不承认,我们的健康状况也直接影响着自己的情绪。

情绪会影响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同时,身体健康也会影响情绪。身体健康水平出现问题的时候,人会变得焦躁易怒。

美国心理学会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妈妈的睡眠质量是情绪、压力和疲惫的重要预警信号。

在我们的大脑中,杏仁核是负责感受消极情绪的脑区。脑科学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增强杏仁核活动,并阻断杏仁核的功能监控脑区和杏仁核本身之间的链接。也就是说,睡眠不足会导致更消极的情绪,并且会降低管理消极情绪的能力。

另外,睡眠不足还会抑制大脑对事件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

在这个世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许多时候,父母之所以对孩子大吼大叫,是因为没有学会如何诚实地面对自己。

当潜意识浮出水面,上升到意识层面,一切就变得简单了。

看见,改变就会发生。

04 如何停止吼叫 重新开始

曾有一名叫朱尔的三年级学生,写了一首小诗《挑妈妈》,看哭了无数家长。

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

我答我在天上挑妈妈

看见你了

觉得你特别好

想做你的儿子

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

没想到

第二天一早

我已经在你肚子里

――《挑妈妈》

每个孩子都曾经是天使,他们趴在云朵上,认认真真地挑选妈妈。

他们选中了我们,然后光着身子,义无反顾地来到了我们的世界。

就像泰戈尔在《孩童之道》中写到的那样:

“只要孩子愿意,他此刻便可飞上天去。他所以放弃了他的自由,并不是没有缘故。他知道有无穷的快乐藏在妈妈的心的小小一隅里,被妈妈亲爱的手臂所拥抱,其甜美远胜过自由。”

父母不是不爱孩子,而是许多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正因为是至亲,才会经常口不择言。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走出旧有模式,停止语言暴力呢?

第一、父母要学会不带批判地观察自己

自我观察是指不带对错评判地了解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行动。当我们开始观察自己,就越来越能了解自己的情绪以及背后的想法,进而会自动地减少吼叫。

正念就是进入自我观察最好的方法,它强调有意识、不带评判地觉察当下。

如果现在邀请你关注自己的呼吸,你就会发现自己的习惯性行为,以及大脑中无法停止的聒噪:“现在几点了?”,“晚上吃什么?”“一天好像很快就过去了”......

我们总是不停地思考过去或者未来,这就导致我们总是处在焦虑之中。就像心理学所说,抑郁,是因为对过去的失望,焦虑,是因为对未来的担忧。

正念冥想,需要我们每天学习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具体的方法是,尽可能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选择一个让自己舒服的姿势,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然后再慢慢把意识扩展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需要强调的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你发现自己的头脑里浮现出了各种想法的时候,只需要重新回到呼吸上。

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什么,就接纳什么,因为所有的想法和感受就像天上的云一样,总会飘走。

当你下一次又忍不住想对孩子大吼大叫的时候,就关注你的呼吸,同时不带任何评判,去审视和发现真实的自我。

第二,通过观察,记录并追踪自己的吼叫

在一段时间内注意是什么触发了你的吼叫,以及你的反应。这样可以增进对自己习惯和反应模式的觉知和接纳,看到你你情绪背后的想法,并用理智分析,从而做出改变。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记录表,分别记录:

触发自己吼叫的事件

可能是孩子乱丢玩具,不按时睡觉,挑食......通过事件的记录,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对某件事的反应会异常明显,这就是触发你吼叫的外部触发器。

你的情绪反应和背后的想法

如实地写下事情发生的时候,你是怎样的情绪。事实上,许多愤怒的背后,蕴藏着许多其他情绪,找到它们是出离愤怒最快捷的方法。

在情绪的背后,一定是基于我们的判断和想法。比如你因为孩子挑食而指责咆哮,或许是因为你心中有一个评判,如果孩子不好好吃饭,他就会生病。再比如你因为孩子不想上兴趣班而大动肝火,或许是因为你认为,如果孩子没有一技之长,今后就无法在社会立足。

然后,我们就需要追踪自己的想法,与那些不合理想法辩驳。

绝大部分让我们愤怒的想法,其实都是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运用REBT的相关方法,可以帮助你用理智和逻辑,降服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比如你因为孩子的考试成绩不好而暴怒,是因为你有一个不合理信念:孩子如果学习不好,那么这一生将会十分糟糕。

那么,你就可以和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辩驳,向自己提问:

学习成绩不好,一生都会糟糕的证据是什么?

为什么孩子一定要学习成绩很好?

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究竟可怕在哪里?

如果你坚持积极有力地与不合理信念斗争,直到证明它们是错误的,那么,那些令你心烦意乱,愤怒不堪的情况就不容易再出现。

第三,父母需要了解自己和孩子的特质,避免陷入权力之争

所谓的“气质”,就是指一个人的行事风格。每个人天生就具备一套性格特质,生来就有自己的风格,了解孩子和自己的特质,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纽约纵向研究”把个体差异定义为9种气质类型:

活动量:喜欢活动的程度

节律性:保持做事规律的程度

接近或回避性:对于加入到陌生事物所表现的程度

适应性:适应变化的快慢程度

敏感度:对变化的反应程度

反应强度:情绪的显露和反应程度

情绪本质:开心和严肃的程度

注意力分散度:专心于事情的程度

坚持度:坚持完成一件事的程度

因为父母和孩子各自的气质不同,就很容易引发冲突:

如果你不爱动又敏感,但你的孩子喜欢跑来跑去,那么他的做法可能很快就会把你惹怒。如果你的儿子情绪本质是严肃的,有客人来到家里他连笑都不笑,那么你就可能因为失望对他大吼大叫。如果你的适应性很强,但孩子的适应性较弱,那么你就会因为常常失去耐心,大发雷霆。

想起有一天,我叫正在画画的儿子吃饭,叫了好几次他都不动。我本来很想抓狂咆哮,但马上反应过来,他是一个坚持度很高的孩子,对于他来说,把画画完是最重要的事。可是,对我来说,我的适应性很强,情绪的反应强度又很高,所以才会变得没有耐心。

在一个家庭中,很容易因为彼此气质的不同,而陷入权力的较量。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坚守的立场,需求和信念,吼叫的最后,可能早就忘记了问题的焦点,而只是关注:到底谁会赢?

想要避免对孩子吼叫,就要充分地理解孩子和自己的特质。因为许多时候,没有对错,只有不同。

第四,父母必须从原有模式跳出,重新看待管教

孩子,不是父母的敌人。孩子需要父母给予关注、安抚、规范、引导......

我们作为父母,要做的是和孩子站在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和问题一起,把孩子解决掉。

管教并不等于要让孩子承受痛苦,因为管教的意义是教育,而不是惩罚。

《正面管教》一书的作者尼尔森,提出了以尊重孩子为基础的4C法则,它的核心要素是:

沟通(Communication)

在沟通层面,我们首先应该和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能做这件事,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的原因,并保证自己的语言简短而具体。比如,你说“不要乱扔沙子”就比“别闹了,听话!”要好得多。很多时候,孩子不是不愿意,而是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同时,我们要尽量放低身段,和孩子有目光接触,因为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我们要确保他真的接收到,并且真的明白了我们的话。

在沟通的时候,要多用鼓励性的话语,因为所有的孩子都需要获得鼓励才能应对生活的挑战。当孩子受到鼓励时,会感觉自己被人理解,欣赏,从而更有心进取。鼓励的重要性,就像德雷克斯反复强调的一样:“孩子需要鼓励,正好比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孩子就没法生存。”

选择(Choices)

选择对于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感觉到自己对生活有掌控力,就不会大哭大闹,跺脚,打架等争夺控制权的行为。多给孩子提供选择,就能减少吼叫和争执,也可以加强孩子做决定的能力,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是重要的,他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比如,当你想要孩子洗澡的时候,你可以问他“你想现在洗澡还是吃完饭再洗?”,或者在他该穿衣服的时候和他说“你来决定今天穿什么,是绿色的这件还是黄色的?”真心地给孩子选择,并且说到做到,可以让孩子们从心底对你信任,同时也更愿意配合。

结果(Consequences)

当然了,有些时候也会测试你的底线,哼哼唧唧,哭哭啼啼地恳求你,抗拒你。说实话,这也是我之前这是最容易发脾气的时候。

事实上,这时候,最需要的是规则,以管教为基石,让行为承担后果。比如,我的儿子把薯片扔到地上时,我就会提醒他需要把薯片全部清理干净,今天才可以再吃其他食物,他可以选择清理薯片,也可以选择今天不再吃其他食物。

要强调的是,即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是要对孩子予以充分的尊重,保持温和平静的态度,毕竟不管孩子做出怎样的选择,最终是由他承担结果。

连接(Connection)

管教的核心是连接,如果孩子能够感受到和父母之间的连接,就更容易与我们合作。所以,让孩子知道你有多重视他,就格外重要。

我们可以每天固定一个时间与孩子单独相处,放下手机,关掉电视,真正地高质量的陪伴孩子。在相处的过程中,让孩子选择做什么或玩什么。我们要尽量配合孩子的想法,不要指挥和不止任务,而是要带着好奇心看待孩子,真正地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一切。

我总会玩一个照镜子的游戏,就是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模仿他的表情和动作,跟随他呼吸地频率呼吸。我总会发现,自己在那一刻,可以进入到他的世界,感受到他的全部感受,快乐,惊喜,失望,挫败......

电影《阿凡达》中,男女主角常说这样一句话:“I see you”,我看见你了。

就如以色列哲学家马丁·布伯在《我与你》里表述的一样:你存在,所以我存在。即我的感受,必须经由“你”的看见,才开始存在。

看见,就是爱。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所以,别让大吼大叫成为伤害,因为孩子的情绪创伤,真的会影响他的一生。

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正因为有爱,每句话才要好好说。愿每位父母都能用理解赢得孩子的信任,用温和陪伴孩子前行。

标签:

经销商朋友:

您是否苦苦寻找好的药品?

作为一个医药产品经销商,当你为药品的同质化数量越来越严重,竞争

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饱和而头痛时。

清阳多动宁胶囊作为一个几乎无同类产品竞争,市场空间巨大的药品,是不是您苦苦寻找的产品?

害怕投入不一定收获?

没关系,清阳多动宁胶囊严格受市场的保护,是国内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纯中药胶囊制剂。


: 0371-63293388,

扫描二维码
: 184330264

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地  址:郑州市黄河路126号江山大厦

邮  编:450008

电  话:0371-63293388

传  真:0371-63718833

邮  箱:duodong123@163.com

多动症自测40题 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菲尔普斯 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孩子多动症特征 多动症改善 冲动型多动症治疗 多动症训练 多动症的危害 好动症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教育 多动症饮食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测试 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小孩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小孩子多动症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表现 小孩多动症怎么办 小孩多动症 好动症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 什么是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症状 孩子多动症 多动症一般在几岁 多动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 孩子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家庭训练 孩子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有点多动症 多动症是病吗 小孩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是怎么得的 5岁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吧 多动症孩子 小孩子多动症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症多少钱 多动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几岁开始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如何判断多动症 孩子多动症症状 多动症孩子的特征 多动症几岁能确诊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的药 孩子多动治疗 治疗孩子多动 多动如何治疗 多动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症状 好动 多动症怎么治疗呢 多动 小儿多动病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怎样治疗 少儿多动症 儿童多动是怎么回事 孩子好动是多动症吗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好动症的小孩怎么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儿童多动障碍 幼儿多动 儿童多动训练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医院 小孩好动 治疗多动症的医院 治疗多动症 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孩子厌食怎么办 小孩调皮好动 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状表现 多动孩子 孩子好动教育 小孩多动 孩子多动教育 小孩有多动症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