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解了“挫折教育”,怪孩子长不大,习得性乐观才会让孩子更强大

作者: 日期:2020/8/21 人气:0

本文为作者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前段时间看到的一个视频,坐在后座一个小女孩天真的抬着脸问爸爸:“爸爸,你有一点点缺点,知道是什么吗?”“是什么?”“就是有时候你老是让别人不开心,这是一个缺点。爸爸你能改吗?”

然而爸爸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振振有词的说:“不能,就是要让你不开心,以后你才不会容易崩溃,不要做温室里的花朵,否则以后进入到社会无法生存。”

所有人听到这样的回答,恨不得隔着屏幕怒吼,只有女孩淡定的说:“那小孩子如果老是不开心,就会得一种不开心病啊,会变老的。”

女孩的从容、可爱与父亲的“不可理喻”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愤慨的同时,也让人深思,这何尝不是一种社会现状,所谓的“挫折教育”,让孩子失去了快乐的权利。

总是打击孩子,让孩子陷入我不行的心理。在心理学上,叫做“习得性无助”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狗是他这次实验的主角,一开始,他把狗关在笼子里,打开峰音器,同时给以难受的电击,狗被关在笼子里,无能为力,经过几次试验后,依旧打开峰音器,但是电击前,会把笼门打开,此时狗没有要逃的欲望而且还没电击就开始出现电击的一些列状况,倒地、呻吟、蜷缩一团。本来可以完全避免此次痛苦但他却放弃逃离而是绝望的等待。

习得性无助,就好比破罐子破摔,把所有的一切问题都归为是自己的问题,其实并不是自己的真的不行,而是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在作怪。

成功会导致成功,成功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即使失败也会相信会成功,失败会导致更多失败,安于失败,更加无助。

这不是挫折,是折磨

很多家长是想通过挫折教育提高孩子的挫折商。

那挫折商是什么?

逆商(Adversity Quotient,简称AQ)全称逆境商数,一般被译为挫折商或逆境商。它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有高的AQ孩子他的抗压、创造力、自我自愈能力都是很高的。所以现在的教育都非常的重视挫折商的培养。

但其实人为的“挫折”,并不能改变的孩子挫折商。

就好比前段时间比较火的一档亲子综艺节目《妈妈是超人3》里面有一对母子,黄圣依和他的儿子在教育的问题上就存在一些问题。

黄圣依正儿八经地告诉大家:

“我那是提供挫折教育。”

教安迪游泳,必须“狠得下心”。

比如:安迪每当遇到困难,表示做不下去,黄圣依并没有给予很好的帮助和引导,而是一味地让他坚持。

这也就出现了后面我们看到安迪再也不愿吐露自己的心声,碰到不喜欢吃的、妈妈把自己拉痛了等等,他都保持沉默。

孩子在一次又一次受挫的时候,得不到父母恰当的引导和接纳,那么孩子会渐渐变得自我否定,这种挫折教育对孩子来说无疑就是一种折磨。

挫折教育的误区:

什么是挫折?

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阻碍人们达成目的的障碍。心理学上指个体有目的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的必然的情绪反应,会给人带来实质性伤害,表现为失望 痛苦 沮丧不安等。

挫折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挫折情境,是指对人造成阻碍的外在环境,这个环境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

二是挫折认知,即对挫折环境的一种感知和评价;

三是挫折反应,即人在挫折面前所产生的一系列的负面情绪。挫折反应的强烈与否主要取决于挫折情境。

挫折是把双刃剑,正面的会给人以积极,锻炼人的意志,负面的则会让人消极、意志消沉。

那么挫折教育都有哪些误区?

孩子的不优秀是缺少挫折

孩子在面临挫折时,父母一味地逼迫,只会把孩子推向无助的深渊,适当的引导和鼓励才是父母给予孩子面对挫折正确的方式

必须给孩子制造挫折,孩子才能成长

挫折在孩子一生中会经常遇到,但是父母刻意制造,会是孩子起反逆心理,适当的挫折会让孩子成长,刻意而为之,则会适得其反。

挫折教育就是要通过打击孩子的意志和自尊心

这真是无知无畏的做法,换位思考,你会深刻的体会到此方法不可取,学会尊重、理解,同时做到接纳,用爱的教育,才是给孩子直面挫折最强有力的武器。

什么是真正的挫折教育—习得性乐观

真正的挫折教育是教给孩子如何正确勇敢的面对挫折,提高孩子挫折心理弹性。

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了一个和习得性无助相反的概念——习得性乐观,通过积极的心态正确面对挫折。

挫折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永恒的话题,也是父母所焦虑的。有的父亲说,应该让儿子受一受自己当年的苦,应该把孩子送到艰苦的地方锻炼一下,或者索性让孩子离开自己一段时间……,似乎这种所谓的苦,就是挫折了。

父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是孩子产生习得性无助和悲观的来源之一。

为人父母,没有任何一个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悲观主义者,它是一种消极的情绪。悲观的主要来源,基因遗传、父母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父母的批评反对、久而久之造成的无助。

逼迫似的成长只会适得其反,孩子需要的是父母在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帮助和无条件的爱的接纳,再加上适当的的引导,才会真正的帮助到孩子。

那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挫折教育,练就习得性乐观。

从悲观到积极心理的建设,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他需要对积极心理学有深度的领悟,再加以平时的练习,慢慢才能形成习得性乐观。

那下面让我们来看积极心理如何练得?

1、运用积极心理学蓬勃发展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如何让个人和社区蓬勃发展的一个科学。传统心理学问“What is wrong with you?”(你出了什么问题?)这是一个诊断宝典,告诉你怎么诊断这些心理疾病。

积极心理学不一样,它问的是“What is right about you?”你的优势在哪里,你的长处在哪里,我怎么样帮助你更好地发展,怎样帮助你——不是说没病,而是让你蓬勃发展。

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曾遇到过这样一名高中生,他很奇怪,成绩常年保持在C左右(在美国,只要按时交作业,成绩就会上去)每次他成绩上升到B他就会少交作业,让成绩回到C。后来和他沟通,才了解到,他的成绩在C,他父母会很失望,不愿意和他讲话。他为了避免与父母的任何交流,他宁可成绩一直保持在C。

看到这里,是不是值得我们反思,这是何等的痛心,可见一个悲观的消极心态足以摧毁一个人的一生,而积极地心理可以让一个人蓬勃发展。

2、把积极情绪调动起来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显著提高

80年代,耶鲁大学做了一组的实验,他们想尽各种方法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情绪,比如:看积极的词语、看有趣的漫画、吃糖,然后让他们带着这种积极的情绪去学习不同的东西。

结论表明,不管你考察的是他们哪一方面的能力,也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拥有积极情绪的一组,效率会更高。

当你把积极情绪调动起来,孩子学习的效率会更高。

所以这一点的重要性通过这组实验,展现的淋漓尽致。从而告诫我们带给孩子积极地情绪,如果自己的情绪不够乐观,那不防先做一下回避,给自己一个小憩的空间,切记不要带着情绪和孩子沟通,否则会两败俱伤。

3、给孩子注入积极基因从成人的自省开始

在管教孩子之前,我希望大家问自己一个问题:

你觉得你现在管教的方式是pay for the past(为过去的行为受惩罚),还是要run for the future(为将来而学习)。

孩子的一生当中要学习的东西会很多,如何待人接物,如何面对困难,都是在和父母的朝夕相处中,慢慢沉淀下来的。

而且记得小时候经常会有人说女孩的数学就是不好,这样的结论,在潜移默化中就别孩子吸收了,内化了。结果可想而知,数学好不到哪里去。

作为父母,要多多发现孩子身上积极的地方,发自内心的欣赏孩子的优点,让他感受到你的真挚,让他觉得他的努力是有希望的。

4、感恩是培养积极情绪的一个捷径

我特别喜欢那句话“教育就是学校的东西都忘光后你还保留的东西。”

细细回想一下,小学、初中你还能想起什么,是不是什么都记不清楚了,唯一能记住的也就是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家庭关系、父母关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好的关系是最重要的积极基因。每晚睡觉前,一家三口,聊聊今天遇到的感恩的事,带着这种温暖入眠,让孩子保有积极情绪,长此以往,孩子的内心就会注入积极基因,会帮助他看到生活中值得感恩和美好的事。

感恩是短期之内培养积极情绪的捷径,长久的积极情绪就是习得的乐观。如果有可能,愿我们的父母都能为孩子创造有个和谐、有爱的家庭环境。

从上述可见积极心理在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中是不容小觑的,积极心里的孩子在面对一些挫折、坎坷更能从容、淡定,从而会发挥最好的状态处理和解决。

5.“ABCDE技术”

“当遇到挫折和困难时,需要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 --周海中

首先要知道负面情绪分两种:“理性情绪”和“非理性情绪”

“理性情绪”:在遇到挫折时会感到伤心、失落,看到别人受伤害的时候会感到心疼,这是正常的。

“非理性情绪”:愤怒、焦虑、抑郁,它们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危害健康。

产生非理性情绪的思维有三种:

必须化:你认为“我必须获得成功”“生活应当是一帆风顺的”

标签化:贴标签,以一件事或者某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整个人

夸张化:不好的事情确实有可能发生,但却把不好的事情过度夸大

塞利格曼认为普通人和悲观者都可以让自己朝乐观的方向发展,既然悲观可以习得,那么乐观也一定可以。

于是塞利格曼与霍隆(Steve Hollon)、弗里曼(Art Freeman)两位认知心理治疗大师合作,提出了一种帮助正常人学习乐观的“ABCDE技术”,让人可以轻松地习得乐观。

这一技术中的A是指不愉快的事件本身,B代表个体对该事件的信念,C是指该信念可能导致的后果,D是反驳自己的某些信念,E是激励。

第一步:发现孩子负面情绪B的时候,看看哪些是必须化、标签化、夸张化?

第二步:引导孩子反驳自己的负面情绪B,也就是D。

第三步:给出积极的鼓励和暗示E

这样通过每一项层层衔接,来达到改变人固有的悲观型心态,重新去认识不愉快的事情,从而积极的去面对、去转变。

《教育的选择》中说道:“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要家长制造挫折,而是能够和孩子一同面对挫折。”

当遭遇挫折时,父母的接纳和鼓励,才是孩子直面一切的最大底气。父母行动上的帮助和情感上的鼓励,是最好的挫折教育。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经销商朋友:

您是否苦苦寻找好的药品?

作为一个医药产品经销商,当你为药品的同质化数量越来越严重,竞争

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饱和而头痛时。

清阳多动宁胶囊作为一个几乎无同类产品竞争,市场空间巨大的药品,是不是您苦苦寻找的产品?

害怕投入不一定收获?

没关系,清阳多动宁胶囊严格受市场的保护,是国内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纯中药胶囊制剂。


: 0371-63293388,

扫描二维码
: 184330264

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地  址:郑州市黄河路126号江山大厦

邮  编:450008

电  话:0371-63293388

传  真:0371-63718833

邮  箱:duodong123@163.com

多动症自测40题 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菲尔普斯 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孩子多动症特征 多动症改善 冲动型多动症治疗 多动症训练 多动症的危害 好动症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教育 多动症饮食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测试 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小孩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小孩子多动症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表现 小孩多动症怎么办 小孩多动症 好动症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 什么是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症状 孩子多动症 多动症一般在几岁 多动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 孩子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家庭训练 孩子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有点多动症 多动症是病吗 小孩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是怎么得的 5岁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吧 多动症孩子 小孩子多动症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症多少钱 多动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几岁开始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如何判断多动症 孩子多动症症状 多动症孩子的特征 多动症几岁能确诊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的药 孩子多动治疗 治疗孩子多动 多动如何治疗 多动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症状 好动 多动症怎么治疗呢 多动 小儿多动病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怎样治疗 少儿多动症 儿童多动是怎么回事 孩子好动是多动症吗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好动症的小孩怎么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儿童多动障碍 幼儿多动 儿童多动训练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医院 小孩好动 治疗多动症的医院 治疗多动症 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孩子厌食怎么办 小孩调皮好动 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状表现 多动孩子 孩子好动教育 小孩多动 孩子多动教育 小孩有多动症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