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学回家,有“三问”还有“三不问”

作者: 日期:2020/8/21 人气:31

开学已经大半个月了,慢慢父母和孩子的生活都踏上正轨了。

学校回家后,不少父母自然就会关心询问孩子,但很多时候,我们都是问错了问题。


1、“三不问”


先不看文章,想一想,你最习惯问的是什么?

饭吃完了吗?/有没有上厕所? 听老师话了吗? 小朋友有没有欺负你?

是不是很多人都会问这三大类?

而且不少父母真的是每天都会重复问这三大类问题,甚至一天内要重复问好几遍。

为什么?关心啊,而经常的孩子却不回答;那父母更加着急,就盯着问更多。

如果说的正好是你,我个人非常建议大家可以停止。

父母的关注是阳光,阳光洒在哪里,哪里就会生根发芽。

我们就先来分析一下,这三个问题,背后核心的问题是什么。


1、饭吃完了吗?/有没有上厕所?

这是关于生理类的问题,特别能理解。小D当年2岁刚刚去上托儿所的时候,我最担心的也是会不会饿着,有没有尿裤子或者憋大便。

但后来我发现,如果孩子本身没有这方面困扰的,你问了也没啥。

但如果你的孩子本身去了幼儿园后,就不适应,出现了不吃饭不上厕所的情况。

那么你越问,他这个问题就越严重、持续时间越长。

大部分孩子刚刚上幼儿园后,都会出现某些行为倒退,比如吃饭要喂了,尿裤子了、晚上入睡困难了等。这其实是他们入园不适应的一种表现。

当孩子面对较大的生活环境的改变后,他们就会失去掌控力。这时,他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紧紧抓住自己还能控制的“救命稻草”,也就是吃喝拉睡。

我们眼里看到的孩子的问题,其实是他们应对入园焦虑的解药。

所以你盯着这些问题没用,反而更需要关注真正的源头,疏导他们的入园焦虑。

(如何应对入园焦虑,戳->妈妈,我不想去幼儿园|讲真,你自己一周有几天不想去上班的?)。


2、听老师的话吗?

这应该也很常见吧,至少我从小父母就会这样教育我,“上学后要听老师的话”。

直到我做了母亲后,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又看到了越来越多熟人猥亵的案件,我发现“听话”这件事真的是个错误命题。

很多人也许第一反应还是不同意,不听话不就是“熊孩子”吗?

但听话不等于讲理,更加不等同于明事理,我们只是简单粗暴地告诉孩子,需要因为某个“身份”而服从。

扪心自问,父母也好,老师也好,都是会犯错的,当然大部分情况也都是对的。

但是我们更需要让孩子关注的是,为什么老师说的这件事我需要遵守?老师讲的这个是否有道理?

管教的终极目标是激发孩子“自我管理”机制。

只有从小帮助孩子建立是非观和独立思考能力,他们长大后才能充分“自治”,也能有勇气对于不合理大声说不。


3、小朋友有没有欺负你?

这个也是人之常情,自己家的孩子都是宝,第一次踏入社会,我们无法随时随地跟着,难免会担心孩子被人欺负了。

这些看似是关心,但却是在和孩子传递“受害者”心理。

幼儿园生活是孩子的第一次人际互动,我们的反馈也会变成他们的社交体验。

那不少父母会说啦,并不是啊,我问孩子“小朋友有没有欺负你?”,孩子就会说有的,有时还能说出名字的。

要知道学龄前孩子语言发展并不成熟,想象和现实有时还会混淆。

我们这个提问本身就是有引导式的,孩子自然就进入了我们设置的场景。

我并不是说幼儿园就没有欺负和霸凌事件,但我们要相信大部分只是孩子之间的打闹。

更要相信,大部分情况下,我的孩子是有能力处理这些小小社交冲突的。

当我们自身带着“受害者”心理和孩子对话,就会剥夺他们面对社交冲突的锻炼机会。

我们看到的只有孩子的无能,我们的询问关心也是在增强他的无能,那么慢慢的,孩子就真的“习得性无能”了。


2、三要问


那说完了“不要问”的三句话,再来聊聊可以问什么吧。

1、今天学到了什么?可以教妈妈吗?

这是我最经常问小D的,从托儿所开始就会这么问,一直保留到现在。

这也是我希望小D拥有的对于学校的印象:帮助我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让我成为更加有用的人,可以帮助他人的人。

而当我们表示要从孩子那里学习的时候,又能进一步激发孩子学习和分享的欲望,这样就能正向促进了孩子上学的动力。

小D从三岁不到就“教”了我很多,从做鬼脸,各种瑜伽动作,到现在的如何现场表达、怎么进行自然拼读



2、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

我们肯定希望了解孩子幼儿园发生了什么,我是习惯性地用“好玩、有趣”这样的词语来提问。

积极情绪会感染,正面提问也会感染。

但也并不是所有情况,孩子都愿意分享的。有时你问了就会“一问三不知”。

那我通常都会先和小D分享,当我和小D分开的这一天里,我做了什么事情,什么时候想念了小D。然后再引导她分享。

如果还是无果,那么推荐这个“我猜你答小魔法”的游戏。

3、有什么需要妈妈帮忙的吗?

当然啦,并不是说一味地只问“正能量”问题,孩子第一次独立面对社会肯定也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与其预设“孩子被欺负”,我更愿意选择问开放式的问题。这个问题没有我的主观臆断。

更加关键的是,它强化了父母的作用,“你自己搞得定的,妈妈不插手;但任何情况,只要你需要,妈妈永远在这里会提供帮助”。

这个提问,我也是从小D托儿所就开始问的。

说实话,当时2岁半的孩子,经常“文不对题”,比如你能帮我把鳄鱼毛绒带到学校吗?明天可以不去学校吗?

那时的她,大部分的关注点还是自己,不存在和同龄人互动产生的烦恼。

但我还是坚持这么做,而且每次也都是非常认真地听她说,分享她的烦恼,帮她想办法。

如今,小D 5岁了,果然开始有不少小烦恼了,她都会第一时间和我分享寻求我的帮助。

父母最好的教育就是聊天,家庭最好的课堂就是餐桌,和孩子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比什么都重要。


记得当年小D第一次入托的时候,我就在自己的手账上写了一句给她的祝福:内心柔软而有原则,身披铠甲而有温度。

其实这句话不仅是送给小D,也是送给我自己和你们。

我们的提问不仅仅只是问题,更是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视角。我们的三观会通过我们的提问,传递给孩子。

标签:

经销商朋友:

您是否苦苦寻找好的药品?

作为一个医药产品经销商,当你为药品的同质化数量越来越严重,竞争

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饱和而头痛时。

清阳多动宁胶囊作为一个几乎无同类产品竞争,市场空间巨大的药品,是不是您苦苦寻找的产品?

害怕投入不一定收获?

没关系,清阳多动宁胶囊严格受市场的保护,是国内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纯中药胶囊制剂。


: 0371-63293388,

扫描二维码
: 184330264

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地  址:郑州市黄河路126号江山大厦

邮  编:450008

电  话:0371-63293388

传  真:0371-63718833

邮  箱:duodong123@163.com

多动症自测40题 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菲尔普斯 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孩子多动症特征 多动症改善 冲动型多动症治疗 多动症训练 多动症的危害 好动症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教育 多动症饮食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测试 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小孩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小孩子多动症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表现 小孩多动症怎么办 小孩多动症 好动症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 什么是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症状 孩子多动症 多动症一般在几岁 多动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 孩子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家庭训练 孩子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有点多动症 多动症是病吗 小孩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是怎么得的 5岁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吧 多动症孩子 小孩子多动症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症多少钱 多动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几岁开始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如何判断多动症 孩子多动症症状 多动症孩子的特征 多动症几岁能确诊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的药 孩子多动治疗 治疗孩子多动 多动如何治疗 多动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症状 好动 多动症怎么治疗呢 多动 小儿多动病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怎样治疗 少儿多动症 儿童多动是怎么回事 孩子好动是多动症吗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好动症的小孩怎么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儿童多动障碍 幼儿多动 儿童多动训练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医院 小孩好动 治疗多动症的医院 治疗多动症 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孩子厌食怎么办 小孩调皮好动 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状表现 多动孩子 孩子好动教育 小孩多动 孩子多动教育 小孩有多动症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