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这四点,翻手镇压“别人家孩子”

作者: 日期:2020/8/21 人气:1

“别人家孩子”是一种可怕的生物!

他/她,不看电视、不打游戏、不玩手机,天天就知道学习!

他/她,长得好看、知书达理、多才多艺,从不让爸妈费心!

当年,“别人家孩子”给70、80后曾经幼小的心灵造成过一次次暴击伤害,现在70、80后的孩子仍然无法逃脱被这种生物支配的恐惧。真是天道好轮回!

人,应该有梦想和追求,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惨剧,不应该再在孩子身上重演。要免疫“别人家孩子”造成的伤害,最好的办法是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这种生物,然后暗暗享受别人投来的羡慕嫉妒恨的目光。

从具体操作上来说,智商、相貌,这些先天条件是人力无法控制的,而且并不是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抛开不提。我们集中精力攻克的,是孩子培养最关键的一环——习惯养成。

习惯的力量,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精神分析学派的鼻祖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结构恰如一座冰山。冰山分为三层,最上层浮在水面上的是意识,日常的思考、推理、计算、计划等可以意识到的思维活动,都属于意识层面,只占冰山的很小部分;

占了大部分的冰山下层,是无意识或者说潜意识,记忆、情感、信仰、价值观、习惯等都深深埋藏在潜意识里。

习惯,深藏在潜意识里,即人的行为倾向,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链接。

习惯一旦形成,只要遇到相关情形,就会做出特定反应。

英国教育家洛克在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后,提出一个观点:“习惯一旦形成,便用不着记忆,很容易、很自然地就发生作用了。”

因此,毫不夸张地说,人们大部分情况下只是自身习惯的提线木偶。

01.注重成长规律,合理确定目标

“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英国教育学家 洛克

早期教育对孩子的意义重大,一旦错过了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再想培养好习惯就事倍功半了。

根据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孩子重要的习惯养成期有三个阶段:学龄前期(3到6岁)、学龄期期(7到12岁)、青春期(13到16、17岁)。

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即使是同一种习惯,不同的年龄阶段中,具体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总的要求就是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

例如要培养独立坚强,有始有终的习惯,在学龄前期的具体目标应该是自己的玩具自己拿,玩完以后自己收拾;

而在学龄期,因为学习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活动,目标应设定为独立完成作业,独立检查作业并收拾自己的学习用品;

到了青春期期,随着孩子心理的发展,目标可以设定的更抽象一些,不再受具体的事物所限,比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孩子越小,要求越具体,孩子越大,要求越抽象,但对于学龄前期没有养成好习惯的孩子,在学龄期甚至青春期不宜提出抽象要求,也应该从具体事情入手,否则容易沦为枯燥说教,引起孩子厌烦。

02.严格要求自身,身教重于言教

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后汉书·第五伦传》

孩子的语言、行走等各项能力大都是通过模仿成人习得的,行为习惯也是一样。

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喜欢用父母的权威来强制孩子去做正确的事,而这些事连家长自己都做不到。

我儿子小学三年级,字写得比较潦草,每天我们都要求他练字,但每到练字的时候,他写不了两个字就东瞅西看,有时扣橡皮,有时挠书桌,恨得我们牙根痒痒。

有一天监督他练字的时候,我自己实在闲得无聊,于是也拿过一个田格本,跟着他一笔一画地练字。我们两个各自埋头书写,孩子全程聚精会神,没有家长歇斯底里地大叫大喊,也没有孩子惨绝人寰地嚎啕大哭,一切都显得简单又和谐。

03.树立规则意识,提高自控能力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孟子

也许是因为对当年的中山装、样板戏记忆太过深刻,现在的中国人对规则两个字几乎深恶痛绝。

不过,让成年人自己挺身而出又实在做不到,于是纷纷以“个性”的名义,鼓励自己的孩子打破束缚、漠视规则,结果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砸车、烧家、推孕妇的熊孩子。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我们整个社会都运行在纷繁复杂的各类规则之下,儿童的社会适应性发展,其中也必然包括适应规则,而一个规则意识淡漠的孩子,肯定会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遇到更多的挫折,更难被集体接纳。

规则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经历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将别人提出的要求规范内化为自我的要求。

在规则教育中,一定要告诉孩子制定规则的原因,让他们知道家长不是毫无理由和武断的,这样会使他们更容易遵守;

在孩子遵守规则的时候要不吝赞美,孩子特别需要和重视来自家长的肯定,这样可以可以强化规则意识和行为;

在孩子违反规则时,不要大吼大叫,孩子犯错自己是有内疚感的,家长要引导孩子体验这种内疚感,通过不良的情绪体验来减少错误行为的发生;

最后,就是老生常谈的以身作则,家长要给孩子树立一个遵纪守法、遵章守纪的榜样,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还能在孩子心中树立家长权威的形象。

04.注重细节培养,积极鼓励肯定

“孩子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分。”——美国儿童心理学家 鲁道夫·德雷克斯

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的“第一次”,不能从成人的角度看待孩子,要“小事化大”,对孩子每一次的小进步都要及时给予积极回应,这样能不断加强正向行为,使好习惯慢慢固化。同理,小错误如果不及时纠正,就会形成不良习惯,再想改就难了。

所谓“积极的回应”并不是简单的表扬、夸赞,而是针对具体行为的鼓励肯定,这两者是有天壤之别的。

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和她的团队曾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五年级学生做了一项长期研究做过研究。

结果显示,被夸赞“聪明”的孩子认为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他们害怕出丑,不喜欢面对挑战,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对挫折感的体验更加强烈,尤其是好成绩的女孩,遭受的打击程度更大。

而那些被表扬“努力”的孩子,往往把成功归因于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他们不惧挑战、不怕失败,抗打击能力更强。

因此,家长应该用鼓励的方式来肯定孩子每一次的进步,一个深深的拥抱、一句简单的语言甚至一个赞许的眼神,对孩子来说都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更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习惯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坏的主人。

培养孩子好习惯的过程,也是父母自身提升的过程。科学方法加不懈努力,让孩子和我们自己,都能成为习惯的主人,成为“别人家孩子”、“别人家父母”。

标签:

经销商朋友:

您是否苦苦寻找好的药品?

作为一个医药产品经销商,当你为药品的同质化数量越来越严重,竞争

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饱和而头痛时。

清阳多动宁胶囊作为一个几乎无同类产品竞争,市场空间巨大的药品,是不是您苦苦寻找的产品?

害怕投入不一定收获?

没关系,清阳多动宁胶囊严格受市场的保护,是国内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纯中药胶囊制剂。


: 0371-63293388,

扫描二维码
: 184330264

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地  址:郑州市黄河路126号江山大厦

邮  编:450008

电  话:0371-63293388

传  真:0371-63718833

邮  箱:duodong123@163.com

多动症自测40题 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菲尔普斯 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孩子多动症特征 多动症改善 冲动型多动症治疗 多动症训练 多动症的危害 好动症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教育 多动症饮食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测试 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小孩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小孩子多动症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表现 小孩多动症怎么办 小孩多动症 好动症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 什么是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症状 孩子多动症 多动症一般在几岁 多动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 孩子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家庭训练 孩子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有点多动症 多动症是病吗 小孩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是怎么得的 5岁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吧 多动症孩子 小孩子多动症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症多少钱 多动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几岁开始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如何判断多动症 孩子多动症症状 多动症孩子的特征 多动症几岁能确诊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的药 孩子多动治疗 治疗孩子多动 多动如何治疗 多动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症状 好动 多动症怎么治疗呢 多动 小儿多动病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怎样治疗 少儿多动症 儿童多动是怎么回事 孩子好动是多动症吗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好动症的小孩怎么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儿童多动障碍 幼儿多动 儿童多动训练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医院 小孩好动 治疗多动症的医院 治疗多动症 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孩子厌食怎么办 小孩调皮好动 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状表现 多动孩子 孩子好动教育 小孩多动 孩子多动教育 小孩有多动症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多动